近日大陸駐美大使秦剛接受了美國主流媒體的聯合專訪,針對中美關係以及裴洛西訪台、香港問題等具體問題進行了坦率溝通,大陸媒體稱這次聯訪信息量巨大。不過通過官方公布的全文,其實很難從大陸一方的說法中找到新的表態,因為類似的訊息已經通過官方的各種層級傳達出來,反倒是美國各家媒體的提問本身,頗能一窺美國社會對當下中美之間種種問題的關切。
美媒特別提到陸方反制措施中有關氣候變化的問題,很多人認為中方的措施對美國影響有限,殊不知對民主黨政府來說,氣候變化議題已經是其神主牌之一,從歐巴馬時期到拜登時期皆然,拜登政府上台之後第一位到大陸訪問的高級官員,正是氣候特使凱瑞,可見美方對這一問題的重視,也亟待得到大陸方面的配合,實際上這也是中美之間合作作為順暢的一個領域。如今大陸暫停了這一領域的對話合作,拜登政府當然知道自己可能受到的衝擊,要知道過去幾年大陸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其實付出了巨大代價,能源結構乃至產業結構都在經歷變化。
除此之外,美媒也非常關心所謂「中國威脅」在期中選舉的話題性以及中美之間的諸多糾紛,當然最重要的關切莫過於大陸統一時間表的問題,他們迫切想要了解大陸是否已經加速推進統一進程,而他們的依據正是最近這一兩年兩岸局勢的快速變化。不得不說美國媒體的觀察還是非常敏銳,雖然表面上台美關係熱絡,交往層級不斷升級而大陸也只能被動因應,但從結果上看,大陸在台海問題上的主導能力愈來愈大,因此美國媒體已經開始關心起統一進程以及國際社會可能的反應,乃至統一後的安排。他們參考香港的例子,想要了解一國兩制在台灣實施的可行性,雖然他們是持批判或質疑立場,但依然能從中感受到他們已經逐漸接受了這一趨勢。
關心氣候話題和關心統一時間表之間看似沒有什麼關聯,實則有著潛在的交互影響。大陸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暫停與美國的對話,起因於裴洛西訪台,這是美國不顧大陸反對操弄兩岸議題而必須付出的代價,更重要的是,大陸有能力讓美國政府付出代價,這可是過去很難想像的。上一次美國眾議長訪問時,大陸只能對金瑞契表達口頭反對,但也只能作出讓步,避免事態擴大,現在大陸則可以採取連續措施並在軍事上取得新的突破。對此,美國媒體看得一清二楚,他們已經不懷疑大陸多次表態背後的真實性,而更為關心大陸的後續行動。
雖然秦剛還是以沒有時間表和推動和平統一給予回應,但顯然沒有說服他們,有記者就將之稱為外交辭令,顯然美國媒體心中確實也有了某種定見,認為大陸的行動已經近在眼前。
現在台灣內部也有一些分析指出,未來5年是大陸武統的窗口期,過了5年之後美國的軍事準備或許可以完成,這一判斷或許也能契合美國輿論界傳遞出的弦外之音。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