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12日於財委會中質詢,有消費者想買「美元定存」但被理專以「保本高利」的話術欺瞞,買到流動性差的瑞士信貸美元債券,結果不僅賠了錢更因沒有流動性要掛更低價才能出脫,「銀行帶頭割消費者韭菜」,金管會是否有掌握。立委指出,對於流動性低的金融商品,應要求資訊完整揭露,且理專應該詳細告知風險,現在市場上還有哪些流動性低的金融商品。

立委也表示,發生風暴後,這些老先生、老太太要贖回時,理專告知不能贖回,因為贖回會大賠,台灣散戶多,大家也不學會計,太深奧的商品也不會懂,很多長輩一生的積蓄被騙走後,後半生很難處理,是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對此,金管會應要求資訊公開透明,尤其許多投資人是年輕人,很有可能買錯商品誤一生。

黃天牧指出,瑞信與雷曼的規模、狀況不同,金管會不會只在乎機構投資人,更在乎的正是一般投資人,所以會有適格性要求,而在投資高風險、高波動的商品像南非幣商品時會提醒投資人會雖有高利率但也有高匯率風險。

莊琇媛則指出,銀行局正調查國內有在銷售瑞信商品的機構狀況,「有一些金融機構在銷售」,家數不算太少,現在也在了解哪些類型客戶、金額。目前瑞信美元債券並沒有流動性問題,且之前瑞信已宣布要買回30億美元的債券,代表其手上還是有現金。

#投資人 #銷售 #瑞信 #立委 #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