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安理會日前針對烏克蘭決議草案進行表決,毫無意外地在俄羅斯「一票否決」下,草案闖關失敗。俄羅斯動用屬於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專屬的否決權並不意外,畢竟「沒人會要求警察來家中行使公權力」,但此次表決結果中,十五個理事國中除了11票同意、一票不同意外,尚有三票棄權,分別是非常任理事國的印度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及另一位常任理事國—中國。
對於印度投下棄權票,對美國來說肯定有所不滿,因為針對圍堵中國工程,好不容易才在幾年內促成所謂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連過幾天就要來台訪問的川普時代國務卿蓬佩奧都表白要將安全對話轉變為具有「共同的安全和地緣政治目標」的「亞洲版北約」。
歐洲版北約是為了針對俄羅斯而存在,應該沒有人會有異議;亞洲版北約理所當然是衝著中國而來,但印度在亞洲與美國合作圍堵中國,完全是出自於國家生存考量,而不是基於意識形態上與民主國家站隊,台灣如果是這麼想肯定是自作多情。
印度投下棄權票的根本原因是尋求平衡態勢,一旦除了五常外,所有區域大國都對俄羅斯聯合抵制,除了是不利國防武器多元化目標外,更可能逼迫俄羅斯最後走向鋌而走險,打破現行國際秩序,印度某種程度成了三戰的煞車皮。
至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投下棄權票,自然是從中東產油國家的石油利益出發,另外也是因近年與中東另一親美大國—沙烏地阿拉伯交惡,在區域平衡上做出對應的反應,尚可理解。
相較於其他兩個僅有投票權、沒有絕對否決權的安理會成員國,其表態並不能完全影響安理會最後決策,身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中國,擁有與其他四常相同權力的一票否決權,其態度洞見觀瞻。
要中國投下贊成票基本不可能發生,即便沒發生美中冷戰,中國也不可能投下同意票,原因是投了也沒用,俄國照樣一票否決,一旦俄國未來加速衰退,更可能因此對中俄造成唇亡齒寒效應。但要中國投下反對票更不可能,表面看來是因為會對中國堅持主權獨立不容他國干涉的國策產生矛盾,但這僅僅是「小事」,而是中國一旦投下反對票,就等於跟世界各國鄭重表明烏克蘭的事情中國「管定了!」,一旦俄烏情勢再陷入更深危局,中國的態度等於是給俄國的錯誤訊號;反之,萬一進一步引發歐洲區域戰爭,中國卻毫無介入,日後行使否決權時,就沒有國家會真正當中國的意見一回事。
總之,否決、棄權,都是作為常任理事國對決議事項極為慎重的表態,一旦當事國輕而視之其後果,都將在日後嚴重侵蝕其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權力基礎。
中國投下棄權票意昧著烏克蘭危機已進入尾局,在中國不贊成也不反對的態度下,俄羅斯的入侵行動一旦達到初步所欲達成的政治目標,自然衝突會趨緩,因為中國也並沒有投下「否決」,等同替俄羅斯背書,與俄羅斯就此是同一立場,俄國也就沒有繼續冒進的底氣。中國的棄權票,某種程度除了是利己外,不管它是否以和平為出發點,終究是替世界和平做出了貢獻。(作者為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