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失控,總統蔡英文當初的「重症求清零、輕症有效控管」完全淪為口號。台灣目前的 Omicron 致死率已達千分之0.4,高於國際間普遍認知上 Omicron 致死率的千分之0.3。許多民眾染疫後雖非重症,卻也驚覺症狀與流感有非常大的不同,尤其許多孩童高燒反覆、許多成人感到喉嚨「痛如刀割」,即時恢復後仍有後遺症。顯然也與蔡政府之前不斷透過各種管道,試圖向民眾宣傳 Omicron 染疫後只會出現輕症的說法並不相符。
指揮官陳時中雖然在日前的記者會上鬆口,表示由於疫情高峰還沒有來,因此目前的目標就是希望將最終致死率守在千分之一,但他千不該萬不該再設下一個所謂的防疫目標,給外界無限想像。這種想像或許在陳時中的心中,會覺得是先讓民眾可以做好最壞的打算,以免之後疫情每下愈況,民眾的失落感與憤怒感更大;然而從疫情爆發以來的實際情況卻是,因為陳時中往往先設定好了目標、先畫好了靶,以至於上自政府各層級單位,下至民間企業公民團體,若有意或無意地反而就往這個目標靠攏,反而讓疫情更加失控。
陳時中當初就說,依照各國統計數據,台灣染疫人口應該會來到360萬左右。但政府明知道 Omicron 擴散迅速,又不做出任何防疫措施,染疫人口當然節節攀升。於是也開始出現許多網軍在網路上散布「積極染疫」,幫忙阿中部長盡快達成免疫目標的偏激言論。結果重症比例超出預期、醫療量能瀕臨崩潰、連致死率都超越了國際判斷。
當初陳時中與所謂的專家學者們賴以參考的數據跟資料,本來就不是不會變動的標準答案,只不過是各國依照各自經驗統計歸納,並被拿來作為對抗疫情的一個參考。用一個被歸納出來的結果當成可以反推回溯的真理,本身就是一個邏輯很有問題的選擇。這也就難怪台灣的疫情發展,會不斷超出政府控制。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盡快解封不影響年底選舉的台灣政府,卻依然讓陳時中拿著這些數據,當作台灣應該達成的目標。好像一旦達成目標,台灣就真的會沒問題、可以解封,所以接著不斷告訴民眾,有機會在7月脫口罩。試問當政府明明對疫情變化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陳時中還一直在提數據、談解封,不就等於在告訴外界不必擔心疫情、不必有太多管制嗎?
於是乎文化部當然就要「從善如流」,不顧眾多出版業者提出的疑慮,堅持要辦2022台北國際書展,導致多家業者最後就算認賠也寧願退出的局面。希望能盈利、多賺錢的民間業者尚且知道,染疫之後每個人症狀都不一樣,有些後果誰也無法承擔,根本不該豪賭。偏偏蔡政府就是什麼也不怕,還是一個勁地鼓勵民眾在疫情之下,做出政府也無法負責的決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