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中風,昏迷7天,右半身全癱,口齒不清,奮力復健5年,現在有辦法單手切蔥煎魚為家人做一桌菜。「最喜歡看到他們把飯菜吃光光!」

那一天,下午4點多,周玲秋準備去接幼稚園大班的小兒子下課,突然感覺右手右腳沒有力氣,護兒心切,她還是逞強出門騎機車載孩子回家。

進家門,周玲秋打手機給先生:「我真的很不舒服,要叫救護車。」

先生急喊:「撐著!不可以睡著,我請堂哥馬上送你去醫院。」

一進淡水馬偕躺上急診床,周玲秋旋即昏迷失去意識,住進加護病房,性命垂危。

(周玲秋中風至今5年多,雖然右手右腳仍然無力,但已經能用左手自己穿鞋,走路。圖片來源:張曉卉攝)
(周玲秋中風至今5年多,雖然右手右腳仍然無力,但已經能用左手自己穿鞋,走路。圖片來源:張曉卉攝)

左大腦血管阻塞中風,醫生不建議開刀

周玲秋和現在的另一半是在網路聊天室認識,她明白告知:「我36歲比你大,是單親媽媽。」

一個多月後見面,玲秋再問:「我有3個孩子要養,又胖胖的,你要想清楚喔。」

男方回答:「我很喜歡小孩,喜歡肉肉的你。」兩人交往一年多決定共組家庭,再添一個兒子。

中風倒下前,周玲秋在小學當晨間故事媽媽10幾年,每天上下午各兩個小時到雇主吳太太家做飯打掃,「自己賺錢,買一點小東西給孩子,看到他們興奮的表情,我很開心。」

一家和樂安穩的日子,因為她突然中風昏迷,悲傷飄搖。

醫生告訴家屬,周玲秋的左大腦血管阻塞腦神經損傷嚴重,不建議開刀,用藥物和維生治療。

拿到病危通知,先生和4個孩子,進加護病房看著全身插滿管子接呼吸器的周玲秋,大女兒意文後來告訴她:「你知道那幾天爸爸哭得多慘嗎?一直哭一直哭,整整兩個月沒有上班,『我老婆這樣子,怎麼工作!?』」小兒子湊近玲秋耳邊喃喃撒嬌:「媽媽回家睡覺,不要在這裡睡......。」意文去廟裡祈求神明保佑媽媽醒過來。

或許菩薩收到這家人的祈願。昏迷7天之後,周玲秋悠悠醒轉。但是,從鬼門關回來的身體已經變了,右半邊手腳完全癱瘓,口齒不清,「人家說東,我說西,亂七八糟回答。」

念高三大女兒拒絕請外籍看護,休學照顧媽媽

轉進普通病房,周玲秋的公公和先生要申請外籍看護,高三即將畢業的意文堅持:「我休學,我來照顧媽媽。」開始中風復健之路,每28天換一家醫院,輾轉四家醫院住院治療復健,三個多月後總算出院回家,轉到診所接受門診復健至今。

周玲秋從來不認為自己有高血壓。僅記得懷老四的時候,有一天很不舒服掛急診,血壓兩百多,產科醫生特地把她轉給內科,奇怪的是那個醫師說「還好,沒有高血壓」,所以沒有治療,等到手腳無力,就中風了。

講到先生和孩子,周玲秋幾度紅了眼睛。

她說,住院時4個孩子搶著幫她推輪椅,老大休學,老二老三半工半讀。剛開始自己完全沒有辦法自理生活,要靠大女兒幫她翻身、餵食湯藥,坐輪椅,用便盆椅大小便,慢慢可以帶去廁所,「特別去買幼兒圖字卡,教我用手比西瓜,念西瓜,練習說話,慢慢學習表達、重新會走路,變成左撇子。」

女兒照顧陪伴一年多,問:「媽媽我要去讀書了,你可以一個人自己坐車復健嗎?」「可以啊。我早上搭預約好的復康巴士60元,回去的時候有共乘50元。」

先生說:「你是中風又不是做錯事,走!出門去釣蝦。」

對先生,玲秋又快哭了。「這一輩子最欠的就是老公,因為我四十幾歲就倒下,不能夠多給他一點幸福。」

中風之後,先生要她「什麼事情你不用煩惱有我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顧好。」每天打十幾通電話關心確認老婆平安。他生活單純唯一嗜好是釣蝦,好幾次興沖沖說要帶她和孩子去玩,玲秋總是回:「我這樣子,不要去吧。」上個月,先生嚴肅真切地對玲秋說:「你是中風,又沒做錯事,我去哪裡你就去哪裡。」全家人去釣蝦場,果然玩得歡暢快。

周玲秋說,「你看我現在笑得這麼開心,其實,剛中風前三年,我心裡很氣:『我才幾歲,為什麼會中風?』去診所復健的時候都是一張臭臉不講話,好像人家欠我。」

出門坐輪椅,經常有人問:「你是怎樣?車禍受傷嗎?」她回答:「中風。」「這麼年輕就中風,那什麼時候會好?」「很難啦!」周玲秋冷回,心裡更憤恨了。

公公婆婆安慰周玲秋說沒關係慢慢會好,女兒說:「大家都愛你關心你,不要這樣子。」她還是氣,也想快點好起來,發明出「不要幫我」口頭禪:「我自己洗澡,不要幫我;我自己吃飯,不要幫我;洗衣服,不要幫我…..。」

因為感受到家人支持,還有診所裡的醫師、治療師和其他病友家屬鼓勵,周玲秋開始對著鏡子練習笑,每星期一、二、四、五上午到診所復健,下午在家有毛小孩恰恰陪著練走路,做家事,食衣住行如廁自理,唯一不方便是沒辦法扣胸罩,還好有運動式內衣。週三呢?「去水源國小圖書室當義工媽媽,小朋友知道我中風,每次我從一樓爬樓梯上二樓,都主動說媽媽你走前面,我們在後面保護你,好懂事。」

(周玲秋每星期四天到診所復健。圖片來源:實康診所醫師毛琪瑛)
(周玲秋每星期四天到診所復健。圖片來源:實康診所醫師毛琪瑛)

單手切蔥白、煎魚,為心愛的家人天天下廚四菜一湯上桌

玲秋說,每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做飯給家人吃。

怎麼切菜?

「譬如要切蔥花,整把排好,接著單手切。最喜歡做魚和螃蟹料理,每天晚餐有海鮮、有肉或煎蛋、青菜,四菜一湯,一個小時就上桌。看到老公孩子把飯菜吃光光,哇,好高興!」周玲秋的笑容燦爛,閃耀著身為妻子、母親的光彩。

她的醫生說:中風那一天是你狀況的谷底,只要願意認真復健,會愈來愈好

實康復健診所主治醫師毛琪瑛

玲秋在41歲中風,是近年來臨床上看到越來越多年輕族群中風的個案之一。

她在中風三個多月後,開始來診所接受復健治療,因為神經的損傷嚴重,右側肢體一直沒有回復功能,肌肉的張力也在中風四個月後明顯增加,影響到日常生活及步行能力。醫療團隊必須利用手部跟足步的輔具來協助她降低肌肉張力,增強復健療效。玲秋非常堅強認真,每週到診所四次,和病友一起努力復健,互相支持鼓勵打氣。當然,家庭是最重要的後盾,家人的支持力量帶著她一直往前進步。

雖然神經的損傷嚴重,直到現在她的右手還是完全沒有自主性的動作,右腳板也全然沒有主動動作。但是透過診所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整個復健團隊合作,已經恢復到用單側的拐杖可以獨立步行,日常生活功能完全自理,可以煮飯、洗衣、照顧家人的生活起居,重新找回身為妻子和母親的角色,找回自己的人生尊嚴。

身為復健科醫師,我們常常告訴中風病人:「中風的那一天是你狀況的谷底,在那之後,只要你願意認真復健治療,情況只會越來越好。」研究發現許多中風病人要歷經兩年的時間,才能夠接受自己的狀況。病人和家屬要盡量縮短這個時間,配合早期和積極的復健,把握神經復原的黃金療程。家人永遠是最堅強的後盾也決定病人恢復成績。

神經功能的恢復,可能因神經損傷的當下已經決定了一大部份。但是生活功能、步行能力恢復,卻是透過努力復健一定可以達成的,玲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好好跟專業的復健醫療團隊合作, 努力找回自我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生命的尊嚴。

文章來源:※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中風 #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