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亞方面,近一個月來,南韓股市創歷史新高,日本股市創30年新高,令人驚豔。統一亞太基金經理人黃柏章表示,由於低基期、企業獲利大幅提升、低利率推升本益比等三大總體有利因素,多家外資券商與彭博綜合預估顯示,日、韓企業2021年獲利成長可望達40%~50%,是推動股市繼續上行的主要動能。
黃柏章指出,南韓以科技產業為重,2020年第三季GDP已恢復到疫情前97%,第四季續恢復元氣,2021年第一季可望加速,後續股市仍重點聚焦科技股,高成長的半導體可望繼續領頭,記憶體及面板受惠報價上揚。此外,全球電動車掀起狂潮,歐洲各大品牌傳統車廠因應禁售燃油車規定也加速發展電動車,普遍與韓企合作,南韓供應鏈已是全球市占前三大,版圖持續擴張,雖然目前歐系電動車產值尚不高,但未來成長潛力大。
日本方面,黃柏章表示,日本受益於疫情推動的數位轉型,新創中小企業蓬勃發展,股市進入轉骨階段,關注新首相的數位革新、企業稅改政策,帶動科技新商機。而東京奧運延至2021年7月,如能順利舉辦,預期將刺激觀光旅遊、交通運輸與內需消費等商機。
南亞方面,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可望優先走出疫情衝擊。印度疫情趨緩,印度政府緊急批准疫苗上市,加上一連串財政刺激與吸引外資製造、投資新政,預期出口及內需消費將進一步轉強,有利2021年經濟強勁反彈,是南亞投資重點。看好基建、科技、金融、內需消費等。
新加坡疫情獲得控制,經濟改善幅度好於預期,第三季失業率3.6%觸頂,未來隨著Google、Zoom、騰訊以及TikTok進入新加坡開展業務,以及政府刺激措施,2021年經濟可望進一步復甦。馬來西亞疫情雖然尚未放緩,但可望成為東協領先施打疫苗的國家,加上政府通過創新高規模的2021年財政預算,用於支持民間消費,預期馬來西亞2021年經濟成長率將落在6.5~7.5%區間,創10年新高。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