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上週外資對東北亞股市全面淨流出,大陸、台灣與韓國的賣超金額分別達11.59億美元、35.90億美元與17.71億美元,其中台股淨流出金額甚至高居亞股之冠,也反映了台灣科技股面臨漲多拉回的壓力。
此外,大陸滬深300指數在上周亦大跌超過7.64%,一來除了受到全球市場震盪的衝擊外,二來也反映了大陸對股市徵收印花稅、以及部分產業股價過高而出現修正。
在東協與印度部分,除了印尼逆勢獲外資0.8億美元買超、且股市小漲0.15%以外,其餘股市都面臨賣壓及指數下跌。印度股市在上周下挫3.51%,也是亞洲價值股中跌幅較重者,顯示這一波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的強彈,所有風險性資產都遭受震盪。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景氣擴張的結果,自然也帶動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在今年來快速上揚超過60個基本點,雖然公債利率的彈升引發近期風險性資產的價格波動,但根據歷史經驗,當景氣步入成長週期,長債利率都會快速上揚,這也是投資人認為景氣已經進入擴張週期的訊號;而且觀察2000年至今的數據,可發現S&P 500指數每日的漲跌與公債利率的漲跌同向,背後的邏輯就是公債利率上揚代表景氣擴張,反之亦然。
林雅慧指出,公債殖利率上揚並不意味著美國即將進入通膨。近日美國聯準會主席及多位官員表示,美國經濟復甦遠未達到充分就業,真正要實現由需求與就業所帶動的通膨目標,可能還需要3年以上的時間,因此目前並沒有必要改變寬鬆政策的立場。同時,長期利率上揚是景氣走強的現象,雖然會讓風險性資產短線進入修正,但長線來看,股市將隨經濟持續復甦而再度走高。
摩根新興市場暨亞太股票團隊投資策略專家卞策表示,對亞洲各國來說,公債殖利率上揚並不會阻礙亞洲企業在今年的獲利預期,民間消費也不會因為股市下跌或公債殖利率上揚而減少,只要全球景氣持續擴張,仰賴出口的亞洲各國企業獲利也會隨之改善,因此長線投資人可以注意亞洲股票在今年的投資機會。
卞策表示,在全球景氣步入復甦的當下,投資人對亞洲股票的投資策略可以相對多元,由於2020年東北亞與東南亞股市的漲幅落差約當50%,只要東南亞與印度的疫情受到控制、且經濟復甦也同步持續的話,這類股票在今年反而有比較高的補漲機會,例如近期受公債殖利率上揚影響,包括金融與保險在內的亞洲價值型股票已經開始受到青睞。
不過,長期來看,由於產業結構的關係,大陸與東北亞股市較符合長線增長趨勢,東南亞與印度較仰賴全球景氣復甦的帶動,因此建議投資人對亞洲股票的配置,宜採區域投資策略布局。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