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陸美貿易戰、工資上漲,以及環保法規趨嚴等因素影響,台灣科技公司對大陸投資意願逐步下降,甚至從2011年79.5%,2020年僅剩下33.3%,但依然保持第一,至於美國則是從4%升至23.7%。對此,日媒報導,有不少國家與地區受惠台灣公司投資,但與台灣保持良好關係的日本卻未獲利多少。

據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引述台灣經濟部報告指出,過去10年台灣對外平均每年投資金額為180 億美元,大陸仍是台灣首要投資地區,美國成為第二大投資對象,東南亞則是來到15%、居於第三,也是從2011年的6.2%增加超過1倍。然而,日本卻幾乎沒有變動,甚至比重還低於印度的0.9%,歐洲則是以8.9%、居於第四。

報導分析,這顯示美國所提供的制度吸引台灣科技公司前進,東南亞則是提供優惠的勞動力成本吸引生產基地進駐。至於日本,當地政府希望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投資設廠,今年2月則是宣布於日本投資設立100%持股子公司,實收資本額不超過186億日圓、約1.86億美元,以建立3DIC材料研究中心。

私募基金業者閎鼎資本 (TGVest Capital)日本代表 Takashi Motomura指出,雖然日本在過去於半導體領域領先全球,當然仍在半導體生產設備與材料上具有領先地位,但日本公司必須正視,台灣如何利用研發成果應用,居於半導體製造領先事實。實際上,許多日本公司仍站在居高臨下的姿態,認為台灣公司只是分包商,這與台灣期待與日本有深度合作有所落差。

Takashi Motomura強調,日本公司仍擁有強大技術基礎,但心態必須要有轉變,讓台灣的優秀公司願意投資,如此達到雙贏目標。

文章來源:asia.nikkei
#全球 #貿易戰 #科技 #美國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