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賴清德今天表示,如果疫情持續肆虐,世界不僅不會迎來經濟復甦,永續發展更將遙不可及。當今世界仍面臨疫情威脅、疫苗供給及疫後復甦挑戰的情況下,各國應該在疫苗、藥物及防疫物資整備上互相支持,加速提高各國疫苗覆蓋率,早日進入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生活。
2021台灣全球健康福祉論壇今天上午舉行,衛福部次長李麗芬、石崇良、外交部次長曾厚仁、及各國駐臺使節代表等均出席,諾魯衛生部長Isabella Dageago及吐瓦魯衛生部長Isaia Taape也以線上方式共同參與。
賴清德以英文致詞表示,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全世界已有2億4千萬人感染,將近500萬人喪失寶貴生命,疫情不僅引發全球公衛危機,也造成永續發展的危機。
根據今年6月公布的「永續發展目標」報告指出,因為疫情影響,聯合國2020年全球SDG指數的平均分數,首次低於上一年度。其中,因為疫情造成全球貧窮率及失業率上升,是2020年SDG指數下跌的最主要原因,全球約有1.2億人、5個台灣的人口,因疫情被迫重回「極端貧窮」的狀態。
賴清德指出,該份報告說,COVID-19疫情除了使全球SDGs進展倒退,也擴大富國及窮國實現永續發展目標能力的差距;疫情雖然加快各國重視國民健康和普及關鍵基礎設施的速度,但只有擁有有效社會保護系統和全民健康體制的國家,才有能力應對類似COVID-19疫情這類的危機。
他認為,如果疫情持續肆虐,世界不僅不會迎來經濟復甦,永續發展更將遙不可及。因此,為了因應疫情變化及世界永續發展倒退的危機,我們持續採取非醫藥介入措施、提高疫苗覆蓋率、積極展開疫苗、藥物及試劑研發等作為,來控制台灣的疫情。
他說,目前台灣已有國產疫苗獲得緊急使用授權;由衛福部中醫藥研究所研發的「清冠一號」抗疫中藥的療效也取得良好成果,目前已外銷美、加、英、法、俄羅斯、歐洲等近40個國家,協助國際抗疫。
賴清德指出,疫情也造成富國和窮國間的不平等持續擴大,以疫苗接種率來說,歐洲與北美國家每一百人平均有68人已經接種疫苗,但截至2021年6月為止,撒哈拉以南非洲每百人的接種人數則平均少於2人。
他認為,當今世界仍面臨疫情威脅、疫苗供給及疫後復甦挑戰的情況下,各國應該秉持「善的循環」的精神,在疫苗、藥物及防疫物資整備上,互相支持,取有餘以補不足,加速提高各國疫苗覆蓋率,早日進入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生活。其次,各國也應通力合作,協助世界改善公共衛生、推動基礎建設、消除貧窮,將疫情對世界永續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
他強調,台灣作為國際社會良善的力量,為維護人類健康權益及善盡國際社會責任,我們願意以更多具體的行動與各國攜手合作,分享經驗、貢獻心力,為世界承擔更多責任,持續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