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期權清算公司(OCC)迄11月底資料,今年來美國平均每天有約3900萬筆期權合約買賣,較去年同期大增35%並創新高。最近期權交易量約四分之一來自散戶。
電子平台讓散戶更容易下單買賣期權,加上近期交易量激增而引起主管機關注意,開始考慮修法來加強監管散戶的期權交易。
金融業監管局(FINRA)計劃未來數周內,向投入期權和其他複雜金融產品等交易活動的市場參與者,就可能修法而徵求意見。這是主管機構修法的第一步。
期權交易一向是專業投資人,用來對沖投資組合或押注特定股票走勢波動劇烈時產生的風險。但近期大量散戶進行期權交易而改變市場生態。許多經驗不足的投資人想藉期權追求更高報酬率,但卻承擔比買賣現股更大風險。
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委員克倫肖(Caroline Crenshaw)說,現在散戶買賣期權只要在手機上按幾下就完成交易,不用跟券商有任何接觸,從而可能在沒充份了解風險下投資。因此正考慮修改期權帳號授權法規。
因為目前期權買賣授權法規是1980年制定。在沒有行動下單的年代,投資人要直接跟經紀人接觸來下單,後者會藉此講解各種買賣策略的影響和風險。所以現在有必須修改法規的需要,才能跟上時代的變化。
但部份券商不以為然。Tastyworks執行長舍里丹(Scott Sheridan)說,若FINRA修法加強監管,可能鑄成大錯。因為只要有投資需求,大家就會用盡各種方法去投資,這反而令主管機關更難監管而增加市場風險。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