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關務署指出,自2021年12月28日起,我國正式實施預委任報關機制,即為預報關,其中兩種進口人包括涉及冒名報關或未回覆海關問卷等,若消費者未事先確認,這兩種進口人的貨物將卡關而無法入境。
關務署副署長陳依財表示,海關將分三階段推動預報關機制,第一階段是2021年12月28日起,我國海關限制兩種進口人需採預報關,否則包裹無法放行。進口人類型包括曾被民眾檢舉有冒名報關紀錄或涉嫌冒用人頭進口,還有頻繁進口且未回覆海關問卷等,約涵蓋2300人。
第二階段為2022年3月1日起海關將開放消費者自選預報關,也就是消費者可自行選用預報關制度,避免個資遭冒用。
第三階段則為2022年7月1日起我國擬全面施行預報關機制,等於所有消費者都必須事先預報關,否則包裹無法進入我國。關務署表示,海關將要求快遞報關業者調整作業模式,在貨物運入前以實名認證APP推播報關資料,民眾可透過APP確認其進口貨物,有效避免個資遭盜用冒名報關。
根據關務署統計,目前我國完成實名認證易利委APP註冊人數已達380萬人,約占快遞進口報單85%,等於每100件進口貨物有85件為完成實名認證者。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