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分析,目前「徵信修復」主要有三種套路:

一是收取高額費用後跑路。這類騙局利用公眾急於消除不良信用記錄的迫切心理以及對「徵信修復」概念的誤解,以「徵信修復、洗白、鏟單」「代理、諮詢」等名義發佈廣告、辦理業務,教唆資訊主體用「非惡意逾期」「不可抗力」等理由偽造證據材料進行投訴,藉機收取高額代理費用,不良資訊修改失敗後,通常不予退款或直接跑路失聯。

二是徵信培訓、加盟詐騙。這類騙局以徵信市場需求量大、有前景為由,謊稱教授「徵信修復」技巧開辦培訓班,通過招收學員、加盟代理等形式廣泛發展下線,騙取加盟代理費。所謂培訓的核心內容就是教人通過偽造證據欺騙金融機構,試圖達到刪除逾期記錄的目的。

三是騙取個人敏感資訊。這類騙局在辦理「徵信修復」過程中,要求資訊主體提供身分證件、銀行卡號、聯繫方式等個人敏感資訊,不法分子通過洩露、買賣個人資訊從中漁利,甚至利用這些資訊冒名網貸,騙取高額貸款利息,危害資訊主體人身及財產安全。

「徵信領域不存在『修復』『洗白』等說法,凡是聲稱合法的、收費的『徵信修復』都是騙局,任何人都無權隨意刪除、修改徵信記錄。」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強調,即便有了逾期記錄,也不要過於恐慌。一方面,個人信用報告上的逾期記錄自欠款和欠息還清後保留5年,不會伴隨終身;另一方面,銀行在做貸款審批時會進行綜合研判,不會將信用報告作為唯一參考依據。此外,也可通過發表個人聲明的方式,闡述對逾期的解釋和說明,個人信用報告會如實記載。

#徵信 #修復 #記錄 #資訊 #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