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出兵入侵烏克蘭,將牽動全球經濟及民生,民眾黨立法院黨團今天呼籲,政府對烏俄戰爭爆發後與台灣切身相關的糧食、能源、半導體供應鏈、金融危機及通膨持續問題進行優先處理。此外,俄羅斯為我國天然氣第三進口大國,政府宣布停止向俄羅斯採購天然氣,經濟部應說明長期採購布局計劃,以及是否停止向俄羅斯進口燃料煤料。

因應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政府宣布將配合國際制裁俄羅斯,但我國向俄羅斯進口燃料煤、天然氣分別佔有19.7%、9.7%,經濟部雖聲稱天然氣目前已採購充足,並停止向俄羅斯採購天然氣,然而是否停止向俄羅斯進口燃料煤、以及長期的採購布局改變計畫為何,經濟部長王美花都有責任充分向全民說明清楚。

進口燃料煤、天然氣攸關台灣能源政策,張其祿表示,昨天再度發生全台大停電,顯示台灣供電系統嚴重不穩定,面對俄烏戰爭局勢,讓全球石油、天然氣供應鏈緊張,更凸顯執政黨以「增氣減煤」進行「能源轉型」,以達到「2050淨零碳排」的困境。

張其祿說,台灣面對能源危機及淨零碳排轉型夾擊,雖然我國跟進國際譴責侵略行為,但俄羅斯實為我國天然氣第三進口大國,更須慎防被反制及能源短缺,尤其在全球能源供需吃緊狀況下,政府能否如期調度油氣進口、克服能源轉型阻力,政府應做好3月之後對能源進口明確的戰略及備案。

針對半導體等科技相關制裁俄羅斯對我國可能造成的影響,高虹安指出,業界基本上都配合政府政策,較有規模的企業多半早已針對關鍵原物料規劃部署、預先備料,並尋覓其他可能進口來源,但若戰爭規模擴大或延長,影響層面就不只是生產原料,同時需要重新評估全球經濟和消費市場消長引發的產品供需問題。

若俄羅斯報復性拒絕出口鈀等金屬原料,烏克蘭惰性氣體出口受戰爭影響等因素,高虹安認為,台灣的惰性氣體氖、鈀等金屬原料並非主要由烏克蘭進口,因此短期對台灣半導體產業並不會造成影響,然而若隨著整體供應量減少,後續可能引發的排擠效應影響就有必要超前審慎評估。

#進口 #天然氣 #影響 #俄羅斯 #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