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報導,大陸持續5年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今年開啟「巔峰使命」2022——珠穆朗瑪峰極高海拔地區綜合科學考察研究。4日中午12時46分許,珠峰科考隊員全員成功登頂,並架設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動氣象站,「巔峰使命」登頂、觀測、採樣成功。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隊長、現場總指揮、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表示「守護好世界上最後一方淨土」。

姚檀棟指出,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考察研究使命,聚焦水、生態、人類活動,著力解決青藏高原資源環境承載力、災害風險、綠色發展途徑等方面的問題,為守護好世界上最後一方淨土、建設美麗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貢獻,讓青藏高原各族群眾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第一次主要是「摸家底」,第二次則要「看變化」。要努力取得重大科研突破,為青藏高原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決策依據。

姚檀棟稱,珠峰科考實際上是第二次青藏科考的重要內容,已籌畫多年。珠峰是青藏高原的標誌,從科學角度來講,青藏高原氣候環境變化對世界其他地區而言,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首先,青藏高原是亞洲水塔,世界上很多重要江河都從這裡發源,從而造福人類。

第二,從生態角度看。從珠峰往南走,下面就是恒河平原,海拔接近零米。也就是說,直線距離僅兩三百公里,海拔落差就超過八千米。這裡的動植物分布、生態系統變化就相當於一個微縮的地球景觀,這也是珠峰最大的魅力之一。

第三,從氣候角度看。青藏高原是季風和西風的巨型調節器,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影響。

今年,計畫首次應用先進技術、方法和手段,圍繞西風-季風協同作用、亞洲水塔變化、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人類活動等重大科學問題,協同考察研究珠峰地區六大圈層的垂直變化特徵和相互作用機理,揭密氣候變暖背景下,珠峰極高海拔區環境變化規律、溫室氣體濃度變化特徵及生態系統碳匯功能、人類對極端環境的適應特徵,實現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的新突破,提出珠峰自然保護創新科學方案,服務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和第三極環境保護及綠色發展。

中國組織了5支科考分隊,下設16個科考小組,共有270餘名科考隊員參加。這是第二次青藏科考自2017年啟動以來,學科覆蓋面最廣、參加科考隊員最多的綜合性科考。

此次珠峰科考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從海拔5200米到8800米搭建8個氣象站,其中4個在海拔7000米以上。8800米的氣象站一旦架設成功,將成為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動氣象站。

#科考 #珠峰 #青藏高原 #綜合 #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