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漲8.5%,創下自1981年12月以來最大的年通膨率。聯準會主席鮑爾在宣布升息50個基點以對抗通膨後表示:「我們的工作是防止這種令人不悅的高通膨在經濟中變得根深蒂固」。
目前尚不清楚「變得根深蒂固」的通膨究竟是什麼面貌,也不了解要如何能知道通膨已經達到「根深蒂固」的程度,而聯準會幾乎沒有給過任何有關於要升息多久才能降低通膨的指引。
鮑爾上周在會後表示,現在要提前60或90天給出前瞻性指引非常困難,經濟和全世界可能發生的事情太多了。
但投資人最痛恨的就是不確定性,隨著不斷升高的利率衝擊美國市場,投資人想要更多的指引。而苦於汽油和食品價格大漲的美國普羅大眾也想知道何時才能鬆一口氣,然而聯準會升息卻可能使經濟陷入衰退。
雖然過去40年來美國的物價相對穩定,但在1980年初期以前,通膨劇烈波動的情況並不少見。
美國在1970年代經歷史上持續最久的高通膨時期,當時尼克森總統宣布美元跟黃金脫鉤以及兩次的石油危機,使美國通膨率在1974年底飆升至12.3%。
一直到1970年代後期,沃克( Paul Volcker)在接下聯準會主席一職後急速拉升基準利率並將利率一直維持在高檔,直到通膨率開始回落,但這也導致美國經濟陷入10年中的第二度衰退,失業率飆破10%,但也終於讓通膨長久地降低,並在接下來的40年間一直處於較低的水準。
鮑爾上周在被問及其政策變化時表示:「我非常欽佩沃克,他有勇氣做他認為正確的事」。
那麼美國需要再經歷近20年的時間和兩次衰退才能恢復正常嗎?鮑爾當然不這麼認為,他表示美國經濟強勁,失業數據看起來與 1970年代完全不同。許多人認為我們已經到達通膨的高峰,且數字也開始趨於平緩。
分析師經常拿1970年代美國的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來對比現在的情況,但現在美國居高不下的通膨是全球危機、供應鏈中斷和防疫解封之後消費者需求暴增等種種因素共同造成的。
白宮經濟委員會在最近發布的白皮書中寫道:與1970年代相比,拿二戰後的通膨時期來對照當前的經濟形勢可能比較適合,這表示一旦供應鏈完全恢復且被壓抑的需求平穩下來,通膨就可能迅速下滑。
美國銀行分析師也有類似的看法,在其最近出具報告中,美銀預期通膨將在未來兩年放緩,但過程不會太平順。初步證據顯示供應鏈問題已有所緩解,明年可能是「進兩步、退一步」,但這不會是一場長達10年的戰爭,到2023年物價應該就會開始回落。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