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鎮東是第一批踏上凜冬時節南極海域的科學家。(國立中山大學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陳鎮東是第一批踏上凜冬時節南極海域的科學家。(國立中山大學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約研究講座教授陳鎮東對「全球海洋科學」研究貢獻卓越,是全球變遷議題的先驅,研究足跡遍及三大洋,論文著作等身。最新的全球海洋科學領域學者排名數據出爐,陳鎮東榮獲亞洲第一、世界第八的殊榮。

「全球海洋科學領域學者排名」評比對象為全球16540位海洋學者,根據綜合指標看終身成就,需有長時間的論文發表,而非單一論文篇數或引用次數多寡,是公認較客觀的評比,陳鎮東謙遜將成就歸功於整個研究團隊。

在1970年代尚未出現全球變遷概念時,陳鎮東就選擇發展新領域海洋碳化學,意外成為全球變遷議題的先驅。多年前於美國博士班畢業後,陳鎮東先在美國任教7年,參與了和前蘇聯合作的科學團隊,成為有史以來第一批踏上凜冬時節南極海域的科學家,另也首度邀請蘇聯研究船,以台灣科學家之姿合作到日本海從事研究。此外,他的研究證實了龜山島擁有全世界最酸的海底熱泉,更是台灣第一位獲象徵生態學界最高殊榮的日本「生態學琵琶湖獎」得主。

1985年,陳鎮東應聘返國至中山任教,研究經費與團隊均穩定,2名助理跟著他超過30年,讓他心無旁騖埋首研究。40多年來以結合科學研究與人文探討為研究目標,對全球海洋科學研究貢獻卓越,能代表台灣在國際科研佔有一席之地。

陳鎮東認為,台灣不大,研究地球科學樣品若侷限台灣,世界不見得有興趣。因此他將研究範圍拓展至大陸、東南亞、日本海等,文章更容易發表。為了關注全球變遷問題,他的團隊長期監測龜山島熱泉、南灣珊瑚礁,定時採樣,積年累月保存很多珍貴數據與資料,未來都將成為全球變遷議題重要資訊。

#鎮東 #變遷 #全球 #研究 #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