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全球基礎建設大未來基金經理人高君逸表示,通膨問題不容忽視且為全球央行棘手任務,然而,絕大多數基礎建設資產具有市場壟斷特性,意味著需求彈性較低,企業比較容易將通膨透過提高費率的方式轉嫁給客戶;此外,歐美受政策扶持的基礎設施,如水力、能源、電網及收費公路等,通常允許費率隨著通膨上升而提高,這類標的除了維持毛利率的能力良好外,通膨壓力反而易於轉化為毛利率上修助力。因此,在通膨高漲期間,基礎建設類股通常能有優於大盤的表現。

基礎建設企業擁有強大的自由現金流量,也是優勢之一。高君逸指出,快速升息壓縮企業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量價值,對於成長股而言較不利,能夠立即創造自由現金流量的企業較受市場青睞。此外,相對於全球股市,基礎建設指數股價淨值比仍折價26%,評價面極具吸引力,可說是物美價廉的好選擇。

聯邦投信行銷企劃處副總陳慧蓉表示,為重振疫後經濟,各國政府積極將基礎建設列為政策加碼重點,投資機會也隨之浮現,投資人可留意布局機會。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基礎建設類股目前平均股利率約3.53%,明顯高於全球股市平均約2.24%、美股約1.7%,基建類股的高股利率和規律的股利收益不只滿足投資人領息偏好,長期納入資產配置核心部位,同時參與股價成長及息收,有望穩定整體報酬表現。

#全球 #通膨 #基礎建設 #基礎建設類股 #自由現金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