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聚樂社一組成立於約清治咸豐年間,2019年由文化部正式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基隆市文化局也啟動保存維護與推廣計畫。今日晚上6時許於海洋廣場舉辦成果展,另由市長林右昌頒贈紀念繡旗,敬祝邁入下一個百年。
文化局長陳靜萍表示,基隆聚樂社一組為基隆北管福祿派聚樂社系統的創始團體,以慶安宮與城隍廟為據點,過去成員生活、工作大多匯集於崁仔頂附近,隨時代產業變遷,藝員出走逐漸凋零,聚樂社一組仍堅持傳統,定期排練出陣,在諸多前輩努力下,成為目前基隆少數持續運作的北管軒社,且於2019年5月10日正式登錄為,基隆市無形文化資產中傳統表演藝術保存團體。
陳靜萍提及,2020年文化局啟動合作計畫,進行北管音樂的傳承與活化,舉辦傳習課程,盼技藝得以延續,持續以「落實保存維護機制」與「積極培育傳承人才」為2大主軸,守護、傳承逐漸凋零的基隆北管音樂;今年參與的藝生,最小的學員年僅12歲,年齡級距橫跨12歲至88歲。
基隆聚樂社一組今天晚上於海洋廣場舉辦「西秦盛典」,將頒贈紀念繡旗。文化資產科長郭麗雅說,這次特別商洽已傳承三代、超過80年歷史的「聯輝繡莊」,製作繡旗,且為呼應聚樂社一組起源於崁仔頂,也將海洋魚蝦元素納入設計,期盼該繡旗帶出市府對百年無形文化資產的支持與重視。
此外,為恭祝西秦王爺聖誕千秋,這次擴大舉辦「西秦盛典」,除演出外,更有「北管有獎徵答」,透過問答方式帶領民眾認識聚樂社歷史、北管樂器、子弟文化,以及基隆市重要民俗淵源等,讓民眾深入了解台灣北管文化與土地的關聯與情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