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延燒,部分縣市政府已宣布,學校營養午餐停用粄條及粿仔條等米製品,教育部卻未明文禁止,教育團體認為,一般來說,學校午餐較少吃到粄條及粿仔條,如果家長有所疑慮,可以建議學校自行調整菜單,但不需要太過擔心。
寶林茶室中毒案驗出米酵菌酸,疑與民眾吃下的粿仔條餐點有關,而在校園營養午餐把關上,目前包括基隆市、宜蘭縣、台東縣等縣市,已宣布學校午餐暫時停用粄條及粿仔條,待食安疑慮解除後,再評估是否恢復。
國教署也在昨日晚間回應,強調教育部訂有「學校外訂盒(桶)餐採購契約(範本)」,規定各項餐飲必須當餐製作,不得使用不需再烹煮的半成品,或加熱隔餐食物再次加工,以維護學校午餐品質。並未明令禁止全國學校停用相關食材。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表示,一般來說,學校午餐不太會吃到粄條及粿仔條,大概只有客家地區偶爾用來作為特色餐食,家長無須太過擔憂,但如果還是感到擔心,可以建議現階段由各校調整菜單。
侯俊良說,由於相關事件仍在發展中,如果後續發現有全面性的食安問題,或擔心有些食材難以追查,才需要全國明令禁止。而目前各縣市政府幾乎都已做出了處置方式,教育部也就不用再特別說明。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