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是發生率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退化性神經疾病,其主要症狀像是無法控制的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硬等;然而,台灣營養基金會董事吳映蓉指出,在上述症狀出現前,「便祕」可能是最早出現的特徵。有研究就發現,帕金森氏症的病理生理學,跟腸道的健康非常相關,因此早期關心腸道健康,或許是遠離此病的方法之一。
吳映蓉在個人粉專發文表示,帕金森氏症是年長者常見的退化性神經疾病。其特徵是嚴重的運動症狀,例如無法控制的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肉僵硬,以及姿勢反射減弱。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吳映蓉說,便祕是帕金森氏症最早期的徵兆,且可能在上述運動症狀出現前10年,90%的患者就已有此現象。也因此,她直言,便秘或許是帕金森氏症的警鐘。
進一步談及兩者關聯,吳映蓉提到,有研究發現,就帕金森氏症的病理生理學來說,與腸道的健康非常相關。在於結構異常的alpha-突觸核蛋白,會先堆積在腸道神經細胞內,接著逐漸經由迷走神經移動至腦部,從而累積在多巴胺神經元內,成為可能是罹患此病的關鍵原因之一。
吳映蓉指出,帕金森氏症是增長速度最快的退化性神經疾病,且統計發現,國家GDP越高,其人民罹患此病的比例也越高。她呼籲,早期關心腸道健康、腸道菌相的好壞,或許是遠離帕金森氏症的方法之一。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