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兒童福利聯盟《2024台灣兒少運動狀況及家長支持調查》顯示,台灣11-13歲學童的運動現況有超過7成以上運動量未達WHO建議標準, 38%學生幾乎不運動,兒盟呼籲政府、學校和家長共同改善兒少運動環境,以提升身心健康。
WHO建議兒少每週運動應達7小時以上,即扣掉體育課至少還要運動5.5小時,據兒盟調查,台灣兒少的課餘運動平均時數僅3.3小時,僅29.3%的學生在課餘時間能運動達5小時以上,且隨著進入國中,達標比例更是顯著下降,超過半數(56.2%)兒少課外運動時間不到兩小時,當中甚至近四成(38%)學生幾乎不運動。
調查發現,台灣女生運動量普遍低於男生,且隨著升學階段而擴大差距。其中,國小女生有20.2%的課外運動時間達5小時的標準,但到了國中卻只剩下11.5%,僅一成達標,意謂有近9成國中女生運動量未達WHO標準。而據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調查」顯示,7至12歲、13至15歲及16至18歲兒童及青少年之過重及肥胖率分別為26.7%、30.6%及28.9%, 13歲以上青少年的高血壓前期與高血壓的比例甚至超過三成。
兒盟呼籲,家長要以身作則,培養自身運動習慣,並陪伴孩子運動,目前台灣體育課時間一週僅80至90分鐘,明顯不足。建議參考其他國家做法,如美國中小學每天均安排體育課;法國每週小學200分鐘、中學250分鐘;日本小學每週90至35分鐘,中學100分鐘,兒盟更建議把動滋券發放年齡下修至國中一年級,提供更多友善的場館及課程資源,以提升國中生運動意願。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