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氣候變遷委員會8月8日登場,環境部長彭啟明將報告台灣未來可能面臨的氣候變遷衝擊跟趨勢,他31日指出,屆時將強調防災、調適、淨零才能打造能面對氣候變遷的韌性國土,希望再提升調適預算、提高我國減碳企圖心。
環境部長彭啟明今天出席環境部舉辦「氣候變遷—高溫調適對策研討會」,他表示,本次凱米颱風與莫拉克颱風帶來雨量、災情相差不多,而淹水面積較少、水退速度較快,但對民眾而言,就是淹水,未來面對極端天災,必須要做到不怕水淹,這就是「調適」,他會在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強調「調適」重要性。
彭啟明強調,防災、調適、淨零才能打造韌性國土,不過台灣較有防災經驗及預算,淨零雖有預算但不足,調適目前較空泛,更沒有預算,希望從預算提升、精進政府作為著手,因應氣候變遷衝擊。
他表示,自己也會在委員會中報告,台灣減碳目標雖然比不上美國、歐洲部份國家設定2030年減碳40至50%,但「企圖心可以再提升一點」。此外,即便我國要發展經濟、AI跟半導體產業,可是來一次天災,很可能把過去努力都毀掉,台灣到底需要什麼?需要大家一起討論,但面對氣候變遷衝擊,不能著眼短期利益,要看長期變化。
彭啟明也提到,按照目前二氧化碳累積速度來看,全球一定越來越熱,未來20年增溫幅度將達攝氏0.5至2度,預估台北市高溫一定突破40度,而目前民眾走在馬路上感受到溫度超過40度是常態。
他指出,未來如何避免國人不受高溫衝擊,就是環境部、勞動部及衛福部要做的事,當然各部會也應一同參與,可借鏡的調適作為,包含各地方政府推動綠化、增加城市綠蔭、加強公共場所提供空調等。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