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內每年消費近87億包泡麵,吸引韓國泡麵廠商也積極搶佔這一巨大市場,據《朝鮮日報》報導,過去四年間,韓國泡麵對印度的出口額已增長逾200%,可見伴隨韓國流行文化在印度的影響力持續上升,韓國泡麵也逐漸受到印度消費者的青睞。

報導指出,印度人通常在中午12點左右吃午餐,晚餐時間則為晚上8點至9點,由於兩餐間隔較長,印度人習慣以泡麵、餅乾等點心充飢。根據世界泡麵協會(WINA)的數據,2023年印度消費的泡麵總量僅次於中國和印尼,位居世界第3,達86.8億包,遠超韓國的40.4億包。

韓國泡麵企業雖然對印度市場野心勃勃,但實際進軍的歷史並不長。三養食品於2016年首度進入印度市場,農心則在2017年跟進。然而,印度市場由雀巢等跨國食品企業長期占據主導地位,進入門檻較高。雀巢1983年在印度推出「美極」(Maggi)品牌以來,一直穩居主導,擁有約60%的市占率。此外,印度本土品牌Sunfeast、日本的日清、聯合利華旗下的品牌也佔據相當比例。

然而,印度市場近期開始出現變化。據《印度時報》4月報導,隨著韓國流行文化席捲印度,韓國泡麵的消費量顯著增加。雀巢在2023年11月推出韓式燒肉口味的新品,包裝上甚至以韓文標示「拉麵」字樣,顯示出韓國文化對當地市場的滲透。

據韓國關稅廳統計,2019年,韓國對印度的泡麵出口額為370萬美元(約49億韓元),2023年已增至1128萬美元,4年間成長整整3倍。農心在印度的年均成長率達63%,今年銷售額有望達到850萬美元;三養食品計畫今年進駐超過200家賣場,並將銷售額提高45%,達到150億韓元。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市場的成長速度明顯超過其他國家。隨著都市化進程加速和年輕人口增加,泡麵成為越來越多人簡便解決一餐的選擇。2022年印度泡麵消費量位居全球第4,但在2023年內消費量就增加11億包。據印度市場調查機構Mordor Intelligence預測,印度泡麵市場的規模將從2023年的約25,000億韓元(約新台幣133億)增長至2028年的約5萬1,000億韓元(約新台幣271億)。

印度民眾素食主義者居多,偏好咖哩、番茄和辣味,且喜歡將泡麵煮成較為濃稠的狀態。韓國品牌針對印度市場的需求,推出符合當地口味的產品,例如濃稠的「火雞炒麵」系列,只用植物性材料製作的「真拉麵素食」等。

農心相關人士對《朝鮮日報》透露,即使只將在印度需要繳納所得稅的人群視為消費者,這個市場的潛力也已遠超韓國人口。韓國食品企業正乘勢而上,期待在這片新興市場取得更大突破。

#韓國 #印度 #食品 #泡麵 #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