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高山茶茶農以手採茶「一心二葉」為主流,但採茶人力荒,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茶改場)近年來推廣機械採茶,培訓機採茶好手,近日舉辦2024年全國機採茶菁技術競賽,嘉義縣有3組選手參賽,結果羅旭智、蘇偉銘及黃鴻仁團隊獲得季軍獎。
國內農村正受氣候變遷、高齡化、人力短缺的多重衝擊,茶改場近年來推廣機械採茶替代人工採茶,以緩解茶產區人力荒問題,8月27日在新竹縣關西茶區舉辦「全國機採茶菁技術」競賽,以促進機採茶人員的技術切磋,學習簡單機械維護與故障排除的技術,進而機採茶技術推廣到各茶區,廣為茶農使用
全國主要茶產區新北、苗栗、南投、嘉義、新竹、花蓮、台東、北市等茶產區都派員參加,共有19組57人參賽。
評分項目包括茶菁品質40%、茶樹採剪高度及平整度40%、茶菁重量20%,由茶改場3位專家評審,錄取1組冠軍、2組亞軍、3組季軍及特別獎2組。
嘉縣府農業處農林作物科長李秋瑩說,阿里山茶農手採「一心二葉」,機採茶可能茶菁多少會有破損,因而茶農還是多堅持傳統手工採摘茶菁為主,短期內難以機採茶取代,只是氣候變遷導致高低海拔茶區產期愈趨一致,常常就會搶工、無工可用,茶農才開始嘗試學機採茶。
蘇偉銘說,機採用3、4個人操作等於20、30個採茶工的採茶量,且可以集中在上午10時至下午2時採茶最好時段作業,是有取代人工採茶的優勢,缺點是機採茶菁會有較碎茶,但目前阿里山高山茶還是傳統手工採茶,只有春茶人力荒更嚴重時才有少數茶園用機採茶。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