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長李遠30日於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報告,針對立院將審議《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對於「不義」的定義及草案所定義的「不義」時間,立委洪孟楷、林倩綺、柯志恩、萬美玲等委員均表示,此草案定義的時間,應從白色恐怖時期擴張到日據時期,柯志恩更指出,總統府作為日據時期壓迫者的最高指揮中心,是否也應貼上不義遺址標籤?

柯志恩表示並不認同目前《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只限定民國34年8月15至81年11月6日,她指出1895年乙未戰爭,客家人在桃竹苗等地抗日被慘烈鎮壓算不算不義?總統府是不是也應該貼上不義遺址標籤?認為若要討論「不義」為何不為113年算總帳?還是只是如施明德所言「促轉會只是服務掌權的集團」?並呼籲應將「不義遺址」改名為「人權事件紀念場域」。

文化部長李遠(右)30日在立院報告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李怡芸翻攝)
文化部長李遠(右)30日在立院報告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李怡芸翻攝)

立委洪孟楷質疑不義遣址委員會是否只是促轉會的「借屍還魂」?文化部長李遠表示文化部銜接的不義遺址保存工作,是在精神上延伸促轉會,但在法律上重新開始,重新訂立。洪孟楷強調保障人權,守護民主價值,不重蹈覆轍,觀今鑑古,應是對過去的歷史教訓都不該遺忘,民國38年前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不義事件,如今日已未有任何倖存者的慰安婦阿嬤,也應被正視,文化部不應自我設限,不應遺忘所有曾經發生不公不義的事情,應讓中華民國每一段歷史都被記得,而非只限白恐時期。

立委萬美玲指出,文化部長李遠強調《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只處理民國34年到81年的比較「具體」的不義,她質疑難道日據時代的不義事件不具體?電影《賽德克巴萊》的事件不具體?建議文化部作為主責機關,將審查的時間軸擴大,包括所有應討論的轉型正義期間。文化部長李遠表示自己過去未參與過任何一場促轉會的座談會,因為自己抱著非常謹慎的態度看待不義,至於審查草案認為應回到法律條文。

#不義 #不義遺址 #總統府 #草案 #李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