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環保局爭取花東基金,斥資1.3億元興建環保餐具清洗中心,主體建物已近完工,將陸續完成室內硬體、清洗設備,預計明年5月運作,採OT模式營運,不過多位議員今天質疑委外招商能否順利,以及排放廢水會不會污染等,環保局表示,OT案委外案時間具有彈性,已進行可行性評估;排水量未達列管量,但仍會截流再排放。
餐具清洗中心位於花蓮市民心段,基地面積6萬3456平方公尺,建築面積1150.85平方公尺,設置洗碗機、蒸汽鍋爐、烘乾櫃、油脂截留槽等,2條產線全開下,1天8小時可洗2萬至2.5萬組塑膠筷子、湯匙、碗盤,若是瓷器則可洗約3萬組。
因今年天災,工程稍有延後,已達85%,預計明年5月營運,原本計畫成全國首家公營環保餐具清洗中心,不過考量縣內交通、地理位置等,改以OT案由縣府興建清洗中心後委由民間經營。
今天花蓮縣議會財政小組前往現場會勘,許多議員提出意見與建議交流。環保局簡報,環保餐具清洗中心啟用,初期目標可減少約30萬個一次性餐具,減少約164公噸廢棄物,也能減少約4萬3500公斤碳排放量。
環保局評估委外可行性方案,並列出以量計價、包月洗方案,先期調查店家清洗意願,其中以東大門夜市為大宗,另外,為因應環境部2030年全面禁用一次性餐具,已花費1千多萬元購置約24萬件餐具,目前有17家餐飲業者借用3630件環保餐具。
多位議員關切OT模式,小組召集人無黨籍縣議員黃馨表示,選址曾經改變過,不僅經費增加,現有場地也不大,花蓮面臨地震災情等,觀光客不如以往,未來是否能順利OT營運,仍有疑問,無黨籍議員楊華美表示,如果OT模式不可行,等於清洗中心立刻變成廢墟,未來清洗中心的市場在哪裡?要說清楚。民進黨籍議員胡仁順則質疑,清洗中心每天最大污水量30噸,非民生污水,且地點靠近七星潭風景區,是不是對觀光地區造成污染等。
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指出,評估可行性後才會招商,不可行會給予建議,像是適合先用政府編預算,酌與補助或是民間單位參與,改正後就能通過。且大部分OT案最短20年,最長可到50年,時間拉長廠商也能獲利,促參十分彈性,跟環保有關的事都可以來做。
至於排水只要超過100噸就要列管,而清洗中心最大量有30噸,等於不用列管,與一般的流放水一樣排放,會在中心截流過濾油脂、食物殘渣再排放,廢棄物會另外處理。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