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國寶級布袋戲大師黃海帶冥誕是1月2日,雲林縣政府自2007年起訂為雲林縣布袋日,雲林縣長張麗善及布袋戲各界人士今(2日)齊聚雲林布袋戲館緬懷「海岱仙」,並為「掌演乾坤」常設展揭幕。
「掌演乾坤」常設展製作一面雲林布袋戲大世紀牆,年代從1795年直到2024年,除標記200多年來的布袋戲發展,並對應重大歷史事件,讓民眾更理解雲林布袋戲的發展。
黃海岱大師出生於1901年,2007年仙逝,黃海岱時光走廊介紹他各時期的風華歲月。另外,還有增加展覽的互動性的AR互動以及光雕投影,館內不乏各種年代的戲偶、服飾、道具、戲台展示。
縣長張麗善親自出席揭幕儀式,黃家則有黃海岱的兒子黃逢時先生、孫子黃立綱。孫女黃鳳儀出席;雲林縣布袋戲大師鍾任樑、廖文和、廖昭堂等人也到場。
張麗善表示,今年是雲林縣的「雲菁人才培訓計畫年」,布袋戲也要培育更多人才,精選好的劇團在全台演出,大家重新回憶布袋戲的重要性,讓海外來的朋友指定到雲林縣看布袋戲;正在興建中的布袋戲傳習中心預計今年底完成,雲林縣府會肩負起傳承布袋戲、培育人才的責任。
黃海岱的孫子、黃俊雄的兒子黃立綱說,感謝雲林縣政府對阿公及布袋戲的推崇,布袋戲在台灣是很重要的藝術, 黃家人已經歷100多年傳承,阿公傳承的精神是「布袋戲即志業」, 布袋戲在不同時代可以用融入自己所學的內容而有不同的展現,他希望未來大家討論的不只是鋼鐵人,還有藏鏡人。
新興閣第六代傳人鍾任樑說,雲林縣政府一直不放棄這個傳統文化,這6年來看到布袋戲走向戲曲藝術的康莊大道,國際偶戲節也辦得非常成功,達到「掌中藝術進入生命」的目標,到目前至少已經有3萬多人次從幼稚園到國中、國小的學童欣賞過,很希望這個文化能夠繼續發揚光大。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