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屆台灣科學節開幕,牡丹鄉石門國小帶來排灣族古謠,讓海洋教育與文化傳承彼此滋養。(海生館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第6屆台灣科學節開幕,牡丹鄉石門國小帶來排灣族古謠,讓海洋教育與文化傳承彼此滋養。(海生館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屏東海生館8日至16日舉辦第6屆台灣科學節,民眾走進「漁識場科學市集」,近距離體驗海洋科學的樂趣與驚奇。(海生館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屏東海生館8日至16日舉辦第6屆台灣科學節,民眾走進「漁識場科學市集」,近距離體驗海洋科學的樂趣與驚奇。(海生館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屏東海生館8日至16日舉辦第6屆台灣科學節,「落山風海洋戲院」映後大合照,為台灣科學節首周活動畫下圓滿句點,下周還有系列活動,共享海洋科學與藝術饗宴。(海生館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屏東海生館8日至16日舉辦第6屆台灣科學節,「落山風海洋戲院」映後大合照,為台灣科學節首周活動畫下圓滿句點,下周還有系列活動,共享海洋科學與藝術饗宴。(海生館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屏東海生館8日至16日舉辦第6屆台灣科學節,今年以「啟發心智 賦能未來」為主題,8日開幕現場邀請牡丹鄉石門國民小學帶來排灣族古謠及《與海洋交朋友》演唱,將族語、歌聲與海洋意象交織,為活動揭開深具文化底蘊的序幕。

海生館表示,自開館25年以來,持續深耕海洋科普教育與永續推廣,不僅邀請大眾走入館內探索,也主動將海洋科學帶入生活現場。今年更與石門國小合作,推動「沿河向海找母語」計畫,將傳統漁獵文化融入教材、回流校園,讓海洋教育與文化傳承相互滋養,為永續教育注入深厚人文力量。

海生館館長溫志宏與來賓攜手點亮由得獎學生設計、象徵海洋解說員的IP主題燈箱「海洋原動力」,象徵教育、藝術與科學能量匯流,期盼這股創作動能持續推動海洋教育向下扎根,鼓勵年輕世代以更多元的視角親近海洋。

除了開幕儀式,當天也同步展開多項精彩活動,包括結合遊戲與科學實驗的「漁識場科學市集」、結合影像與生活美學的「落山風海洋戲院」,及以及充滿南國風情的「我的海邊生活市集」,讓民眾在輕鬆互動中體驗科學與生活的連結。

海生館特別指出,在漁識場科學市集和我的海邊生活市集兩大市集中,都設置由「海生館小小解說員」自行策展的特色攤位,由恆春半島在地的學生們透過系列課程、館內導覽與在地學習累積知識,並轉化為創意行動,親自設計內容、面對觀眾,讓知識真正從教室走向市集,展現新世代的表達力與行動力。

海生館表示,台灣科學節接下來還有系列活動,15日晚間在世界水域館有「海海人生 Silent Disco」,民眾戴上耳機,與節奏、海風、企鵝一起舞動;16日由蘋果劇團在車城國中演出舞台劇「黃金海底城海誓〈珊〉盟」,以奇幻與互動帶領觀眾潛入海底探險,在歡笑中扎根保育意識。海生館也與5家餐廰合作,以永續海鮮入菜,讓海洋守護從餐桌開始落實。

海生館表示,希望透過第6屆台灣科學節,以創意、多元與互動方式,讓科學走出課本、深入生活;讓更多人關注海洋、了解海洋、愛上海洋,未來也將持續以教育推廣為核心,結合在地文化、藝術與永續理念,打造全民共享的海洋學習平台,讓「海洋原動力」持續驅動臺灣的科學想像與探索精神。

#海生館 #台灣科學節 #保育 #教育 #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