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不佳,可能是身體的代謝機制出狀況。多項研究指出,胰島素阻抗會使憂鬱症風險上升1成5,即使血糖值正常,若細胞對胰島素反應遲鈍,也可能出現情緒低落。常熬夜的上班族、體脂肪高的人,及長期節食或暴食者都是這類代謝型憂鬱症的高風險群。
糖尿病的成因多與人體內控制血糖的胰島素作用失靈有關,薛曉晶在臉書引述多篇研究指出,成年人即使未罹患糖尿病,胰島素敏感度下降、形成胰島素阻抗,憂鬱症風險就會顯著上升1成5,這是因胰島素阻抗會引發身體慢性發炎反應,並影響大腦的神經傳導,使其進入低能量與高壓力模式。
當細胞對胰島素反應遲鈍時,大腦獲取的葡萄糖也會減少,「快樂荷爾蒙」血清素與多巴胺的合成更跟著下降,導致情緒低落、焦慮與專注力下降,從而陷入代謝型憂鬱症。她提醒民眾出現情緒起伏大、睡眠品質差、常疲倦卻查不出原因,應留意是否與代謝異常有關。
3高風險族群要留意
一、熬夜族與高壓上班族:長期睡眠不足會抑制胰島素敏感度,影響血糖調控。
二、體脂高但體重正常者(外瘦內肥的TOFI族):內臟脂肪的發炎物質會干擾血清素分泌,導致情緒波動。
三、長期節食或暴食者:飲食習慣導致血糖劇烈波動,干擾大腦的能量控制與供應。
3黃金法則養出「快樂胰島素」
一、飲食調整:用全穀類、豆類、蔬果取代精緻澱粉,讓血糖升降曲線平穩;減少含糖飲料與甜點攝取,避免血糖快速飆升與下降。
二、聰明補充:鮭魚、鯖魚等深海魚類或亞麻仁籽油含Omega-3脂肪酸,能幫助抗發炎、促進血清素生成;全穀類、豆類與深綠色蔬菜含維生素B群,能協助能量代謝與壓力調節;堅果、可可、莓果等含鎂與多酚,有助於放鬆神經、提升腦部血流並穩定睡眠。
三、規律運動:每周至少進行2次中高強度的阻力訓練,例如重訓或肌力練習,並累計150分鐘的快走、慢跑或游泳等有氧運動。肌肉是天然的血糖回收站,能有效地利用葡萄糖、提升胰島素敏感度,幫助穩定血糖。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