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轉換溫差大,不少人出現頭痛、肩頸緊繃、耳悶等不適,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這有可能不單是天氣不好,而是血管、內耳、神經出了狀況,提醒若伴隨「劇烈頭痛、手腳麻木或口齒不清、胸悶或心悸、頻繁跌倒、頭痛惡化」,有可能是腦出血、中風的警訊,應立即就醫檢查。

劉博仁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頭痛不只是「痛在頭上」,而是全身狀態的反映,是身體在提醒你出狀況了。以下為常見4個頭痛原因。

緊張型頭痛

緊張型頭痛是由壓力、焦慮、姿勢不良引起,常見於長時間使用電腦、滑手機、肩頸肌肉緊繃的人,常見症狀為兩側頭部悶痛、後腦或太陽穴緊縮感,像被綁著,建議以放鬆肩頸、定時伸展、深呼吸、睡眠規律來改善。

偏頭痛

偏頭痛常與氣壓變化、荷爾蒙、睡眠不足或特定食物(紅酒、起司、巧克力)有關,常見症狀為單側頭部劇烈跳痛、怕光怕聲、噁心,建議以保持規律作息、避開誘發食物、補充鎂與B2等,來減少發作頻率。

叢發性頭痛

叢發性頭痛常發作於夜間,伴隨眼紅、流淚、鼻塞,疼痛劇烈而短暫,屬於神經血管型頭痛之一,建議由神經科醫師評估。

姿勢與肌肉緊繃性頭痛

姿勢與肌肉緊繃性頭痛常見於長期低頭、駝背、頸椎僵硬者,可藉由改善姿勢、肩頸伸展、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枕頭來改善。

劉博仁提醒,如果出現突然劇烈頭痛、像被重擊一樣,可能是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頭痛伴隨手腳麻木、口齒不清、視力模糊,可能為中風;頻繁跌倒、走路不穩或伴有耳鳴、聽力下降,可能是內耳疾病;頭暈伴隨胸悶、心悸、冒冷汗,注意心血管問題;頭痛持續數周以上或夜間加劇,需就醫排除腦腫瘤、顱內壓升高的可能性。

劉博仁表示,若想從飲面預防頭痛,建議每餐攝取蛋白質、健康脂肪,避免高糖波動,補充鎂、鉀、B群、魚油等營養素,並避免加工食品、反式脂肪,與多攝取莓果、薑黃等抗發炎食物。

#換季頭痛 #溫差 #頭痛 #中風 #腦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