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台美關稅談判進度,總統賴清德11日曾形容目前大概「缺臨門一腳」,目前暫行關稅20%,目標是稅率降低且不疊加,美國對半導體進口展開「232條款」調查方面,也希望取得最惠國待遇。但外媒最新報導披露,美方要求台灣投資「介於韓國3500億美元與日本5500億美元間」,引發關注。對此,政院發言人李慧芝今(13日)回應,我方談判團隊是正在以「台灣模式」來跟美方洽談供應鏈合作,也爭取降對等關稅並不疊加原稅率,還有232多項關稅優惠;她也談到,「也因此台灣模式跟美日、美韓之間投資模式並不相同,無法直接的類比」。
《政治》(POLITICO)新聞網報導指出,目前川普政府正在與台灣就關稅協定中的一項條款進行談判;有知情人士指出,這筆投資金額的規模將「介於韓國的3500億美元與日本的5500億美元之間」。
行政院院會後記者會於今(13)日中午舉行,媒體詢問有關「外媒報導台美關稅談判,美方要求台灣投資介於韓國3500億美元與日本5500億美元之間,台灣目標設定月底跟美國敲定協定,政院會否認上述說法嗎?目前協定文字都已定案?」李慧芝回應,對於台美談判,我方談判團隊是正在以「台灣模式」來跟美方洽談供應鏈合作,也爭取降對等關稅並不疊加原稅率,還有232多項關稅優惠,因為232並不只是影響到半導體,還有半導體衍生產品和其他很多項目,希望爭取最優惠待遇,同時也為我方赴美投資的企業,爭取更有利投資環境跟條件。
李慧芝未明確否認或直接回應外媒報導,而是強調,之前我方談判團隊也已經有說明,在供應鏈合作部分,我方是經過多次跟國內高科技產業溝通後提出的「台灣模式」,那台灣模式是由企業基於國際布局、需求,所以自主規劃到美國投資、貼近客戶、增加競爭力,而政府提供金融信保支持,此外也透過台美政府之間G2G合作,形成產業聚落,並且向美方爭取有利投資環境條件,也協助相關產業在美國的有利布局,「也因此台灣模式跟美日、美韓之間投資模式並不相同,無法直接的類比」。
李慧芝表示,而台美雙方談判團隊在10月初第五輪實體磋商後,也再次進行視訊會議,現在正在進行書面文件交換討論,針對未來的議題協議,來先凝聚共識,預計雙方達成共識之後,就會進入總結會商,達成台美的貿易協定。
後來有媒體再追問,有關「台灣模式」是否有跟美方討論折算下來是多少投資價值?李慧芝回應,「我們正在書面交換文件討論當中,對未來的協議先凝聚共識,等到總結會商之後,就會達成台美貿易協定,這部分在這邊做這樣說明。」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