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正全力推動新一輪關稅談判,儘管最高法院可能隨時推翻多項關稅措施,然而各國仍積極與華府接觸,爭取在變局中取得有利位置。外媒同時披露,美方要求台灣投資「介於韓國3500億美元與日本5500億美元間」,而台北方面希望能在本月底前完成談判。

《政治》(POLITICO)新聞網報導,據六名以上外國外交官與熟悉談判的人士透露,各國政府仍持續爭取與美方達成協議,以避免美國總統川普對汽車、鋼鐵等產業以及對藥品、半導體等威脅中的領域加徵關稅,因為這些領域並不受到法院判決的影響。

而各國也押注,川普政府能夠依循其他法律重新施加至少部分可能被裁定無效的關稅。同時,隨著最高法院審理川普關稅權限的界線,外國政府預期與美國政府的談判將進展得更快。他們也押注,一旦最高法院裁決不利於川普的關稅措施,將削弱他的談判籌碼,使小型經濟體更有機會影響未來協議的內容。

前美國副貿易代表、專注亞洲事務的卡特勒(Wendy Cutler)認為,貿易夥伴之所以選擇繼續推進談判,是因為「不想落後於那些已經與美方達成協議、成功降低汽車、藥品等關稅的競爭對手」。她表示,各國也「強烈相信無論法律發展如何,關稅都會以某種形式長期存在」,因此「沒有跡象顯示各國在拖延談判進度」。

報導指出,華府在與中國大陸達成貿易戰新一輪緩和後,正加速與台灣及亞洲多國的談判。

儘管最高法院可能推翻美國對台出口產品目前20%的關稅,台灣仍持續尋求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原因在於台北更擔心的是,美國商務部正在進行的一項調查,可能依據另一項法律對其全球主導地位的半導體產業祭出新關稅。

川普政府與台灣政府目前正在協商協議中的一項條款,要求台北在美國進行數十億美元的投資,該要求仿效美方先前與南韓、日本達成的類似承諾。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這項投資承諾的金額將「介於南韓的3500億美元與日本的5500億美元之間」。

另一位熟悉談判的人士表示,如果美國政府停擺很快結束,台北方面希望能在本月底前敲定協議。

川普政府也正在與西半球國家談判,包括中美洲多國,這些國家在鋼鐵、鋁、銅等產業特別容易受到關稅衝擊。

#美國 #關稅 #川普 #關稅談判 #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