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泥流的搜尋結果,共321

  • 影》鳳凰颱風豪雨!蘇澳爆小型土石流 滾滾泥水直衝民宅

    影》鳳凰颱風豪雨!蘇澳爆小型土石流 滾滾泥水直衝民宅

    「鳳凰」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雙重夾擊,宜蘭地區今(11)日清晨起豪雨傾瀉,山區與平地雨勢持續不歇,多處地區陸續傳出積水與土石流災情。其中蘇澳鎮南興里華山7巷因山坡雨水暴漲,泥水夾帶砂石傾瀉而下,巷道瞬間被泥流淹沒,滾滾濁水宛如小型土石流直撲民宅,場面驚險駭人。

  • 馬太鞍溪泥流再爆!徐榛蔚籲強化堤防 賴總統允支援

    馬太鞍溪泥流再爆!徐榛蔚籲強化堤防 賴總統允支援

    鳳凰颱風逼近,花蓮縣長徐榛蔚今天與賴清德總統及中央各部會連線會議,除報告即時災情,也建請中央因應馬太鞍溪再次發生泥石流漫出社區、公路,請求災後立即疏濬、搶通鐵公路等交通、以及北岸堤防向上延伸至上游社區。賴總統允諾中央協助。

  • 花蓮馬太鞍溪暴漲!明利村「恐怖泥流吞車」畫面曝  警車慘陷泥中

    花蓮馬太鞍溪暴漲!明利村「恐怖泥流吞車」畫面曝 警車慘陷泥中

    鳳凰颱風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花蓮地區10日開始已出現驚人雨勢,豪雨導致馬太鞍溪水位急速暴漲,滾滾泥流不僅淹沒便道,甚至沖進與光復鄉僅一橋之隔的萬榮鄉明利村,造成當地嚴重積泥與道路中斷。今(11)日上午當地最新災況也曝光,大量泥水將車輛沖走,連警車也受困卡在乾掉的泥濘中。

  • 影》鳳凰進逼!馬太鞍溪暴漲淹沒便橋 台9線成水道

    影》鳳凰進逼!馬太鞍溪暴漲淹沒便橋 台9線成水道

    受鳳凰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花蓮昨晚開始下起大雨,造成馬太鞍溪水暴漲,不僅淹過橋梁涵管便道,泥水更不斷從萬榮明利村溢流至台9線230公里處,北上車道也被水淹成水道,警方已在萬里溪橋南端展開管制,確保用路人安全。

  • 快訊》馬太鞍溪便橋遭山洪淹沒 萬榮鄉明利村爆泥流

    快訊》馬太鞍溪便橋遭山洪淹沒 萬榮鄉明利村爆泥流

    花蓮光復還沒完全恢復,鳳凰颱風又來攪局,導致原本就讓人很緊張的馬太鞍堰塞湖,今天晚間再度洩下大水,與光復鄉一橋之隔的萬榮鄉明利村,晚間淹大水的恐怖畫面在網路上不斷流傳,雖然很多村民已經疏散,但看到畫面相當令人害怕,還有網友發文表示需要鏟子超人回來幫忙。

  • 鳳凰颱風逼近!南投搶收高山蔬菜 多景點11日起休園

    鳳凰颱風逼近!南投搶收高山蔬菜 多景點11日起休園

    中央氣象署預報,「鳳凰」颱風來襲山區將降下豪大雨,天池山莊11日上午8時起休園,而仁愛鄉清境農場、奧萬大及合歡山國家森林遊樂區11日下午2時起休園,暫停對外開放。另外仁愛鄉農友10日搶收菠菜、櫛瓜等蔬菜外運拍賣,避免颱風來襲,道路中斷,蔬菜運不出去,血本無歸。

  • 17座洪災郵筒被網拍 花蓮郵局急追回

    17座洪災郵筒被網拍 花蓮郵局急追回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洪水挾帶大量土石沖入光復鄉,光復郵局一批「待報廢郵筒」也被泥流沖走。但洪災1個月後,在網上竟冒出這批走失報廢郵筒,網拍開價1個2500元到6000元不等,甚至有數個標註「已售出」,因郵務屬公物,花蓮郵局發現後,聯繫上拍賣者,已追回17座郵筒,日後一併標售,但依法必須「壓毀」售出。

  • 光復郵筒被沖走 竟成網拍商品 花蓮郵局急追回

    光復郵筒被沖走 竟成網拍商品 花蓮郵局急追回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洪水挾帶大量土石沖入光復鄉,光復郵局一批「待報廢郵筒」也被泥流沖走。但洪災1個月後,在網上竟然出現這批走失報廢郵筒,網拍開價1個2500元到6000元不等,甚至有數個標註「已售出」,因郵務屬公物,花蓮郵局發現後,聯繫上拍賣者,已追回17座郵筒,日後將一併標售,但依法必須「壓毀」售出。

  • 光復堰塞湖釀災能國賠?張善政回應了:屬於灰色地帶

    光復堰塞湖釀災能國賠?張善政回應了:屬於灰色地帶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光復鄉嚴重死傷,國民黨桃園市議員吳嘉和5日質詢時詢問曾任閣揆的桃園市長張善政能否構成國賠?張善政認為在灰色地帶,雖然是天災,但並非完全不能控制,因為一開始災害規模預判是嚴重失準,預警系統有改進空間。

  • 台鐵平溪線路基流失 11月30日前平日停駛

    台鐵平溪線路基流失 11月30日前平日停駛

     台鐵平溪線20日因強降雨已暫停行駛,部分路段因連日強勁雨勢沖刷,嶺腳站旁邊坡22日上午約9時崩落約30公尺深,鐵軌路基流失長達100公尺、鐵軌懸空,所幸無人車受影響。因應搶修工程,10月27日至11月30日周一至周五平溪線全線停駛,採公路接駁,周六、日行駛瑞芳往返十分,十分往返菁桐採公路接駁;光復節連假行駛瑞芳往返十分,十分往返菁桐採公路接駁。

  • 驚魂片!陽明山菁山路「恐怖土石流」 廂型車險被吞噬

    驚魂片!陽明山菁山路「恐怖土石流」 廂型車險被吞噬

    受到東北季風與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北部連日降雨,導致台北市士林區菁山路今(22)日上午傳出土石崩塌情形。下午2時許,菁山路101巷又出現路樹及土石滑落狀況,一輛廂型車行駛該路段時遭到土石流沖刷,所幸未造成人員受傷。

  • 陽明山菁山路疑不堪大雨山崩  泥流阻斷交通

    陽明山菁山路疑不堪大雨山崩 泥流阻斷交通

    台北市今(22)日午後疑因大雨不斷,陽明山區的菁山路101巷口在下午2時5分許傳出土石滑落。大量土石伴隨路樹應聲倒塌,瞬間淹沒路面,範圍廣達10公尺寬、30公尺長。警消獲報後火速趕赴現場,所幸事發時無人車經過,未造成人員傷亡,僅交通暫時中斷。目前現場已拉起封鎖線。

  • 宜蘭暴雨侵襲蘇澳三地!泥流滾滾、野溪暴漲 學生上學路驚險

    宜蘭暴雨侵襲蘇澳三地!泥流滾滾、野溪暴漲 學生上學路驚險

    宜蘭地區今(22日)持續受到強降雨影響,蘇澳隘丁七星嶺步道、南方澳遊客中心旁野溪及南安國中周邊出現多處險情,泥流滾滾、溪水暴漲,交通與學生通勤受到嚴重威脅,現場驚險畫面令人屏息。

  • 新北汐止塞爆!康寧街「土石崩落、路樹倒塌」 邊坡2戶急撤離

    新北汐止塞爆!康寧街「土石崩落、路樹倒塌」 邊坡2戶急撤離

    新北市汐止區康寧街與福德一路口,今(22)日凌晨4時許發生土石坍塌意外,加上大雨不斷,一度造成道路交通中斷,更導致一早上班上課車潮嚴重塞車。對此,汐止區公所上午8時許已緊急調派人員及機具前往清除,而邊坡上方2戶居民共6位居民也緊急撤離。

  • 豪雨襲北市文山區 景興路、景華街土石滑落 先後撤離43人

    豪雨襲北市文山區 景興路、景華街土石滑落 先後撤離43人

    東北季風和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共伴效應,台北市山區有局部大豪雨或超大豪雨,文山區景新興路153巷、景華街128巷下午5時許先後發生土石滾落;晚上8時多景華街128巷又2次發生土石滑落。北市工務局表示,景華街目前仍有泥流,大地處防災中心輪值主管已率監造廠商技師至現場勘查、在現場拉起警示帶,並作初步土石緩衝處理;北市民政局亦已針對鄰近住戶預防性撤離38人。

  • 燕子口堰塞湖水位一度逼近壩頂2米 林保署擬降挖10公尺

    燕子口堰塞湖水位一度逼近壩頂2米 林保署擬降挖10公尺

    花蓮太魯閣立霧溪17日因燕子口邊坡崩塌形成堰塞湖,湖水持續穩定從公路溢流、壩體滲流,不過花蓮昨天晚間突然降下大雨,水位一度距壩頂只剩2米高,後來因為雨停又降至近3米。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預計採階段性降挖壩頂10公尺讓水穩定溢流,不過考量周邊工作環境險峻,無法估計完工時間,會儘速在安全的前提下處理。

  • 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壩體挖除 李孟諺:3天內搶通便道

    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壩體挖除 李孟諺:3天內搶通便道

    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因立霧溪邊坡崩塌形成的堰塞湖,目前湖水已由台8線靳珩隧道東口溢流,經過魯丹橋後回流到立霧溪主河道,再流回立霧溪主河道,行政院顧問李孟諺實地踏堪表示,現場剝落的土石大部分是花崗岩跟大理石,所以縱使有溢流,也大概不會造成大量的土石泥沙,已經調集怪手從舊台8線明隧道試圖打通約100公尺便道,考量現場狀況,需鑿開山壁,仍有難度,預計3天才能靠近堰塞湖的壩體邊進行後續降挖。

  • 范雲預告直播聊時事  脆友狂問「綠媒高層兒性侵藝人案」

    范雲預告直播聊時事 脆友狂問「綠媒高層兒性侵藝人案」

    女星江祖平日前指控綠媒副總兒龔男涉嫌性侵,引發各界關注,但綠營雖有前綠委高嘉瑜發聲譴責性侵犯,反觀女權綠委范雲卻被網友「協尋」。范雲今(15日)預告週四(16日)將開直播跟大家聊時事,還喊「歡迎點餐!」脆友不客氣狂刷「先幫忙江祖平發聲」、「龔益霆案為何從不發表意見?」

  • 傳資料遭泥流沖走 恐影響檢方偵辦 花蓮光復鄉公所回應了

    傳資料遭泥流沖走 恐影響檢方偵辦 花蓮光復鄉公所回應了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下游光復市區,造成19人不幸罹難,還有5人失聯待尋,花蓮地檢署災後已開始偵辦相關單位有無行政疏失,不過地方卻傳出鄉公所稱資料已被大水沖走,案件調查恐受影響。鄉公所證實,辦公室電腦資料都因泡水全毀,但只要能提供的資料一定提供,配合調查。

  • 慈濟醫療站進駐花蓮光復災區 災民淚謝「醫療超人」

    慈濟醫療站進駐花蓮光復災區 災民淚謝「醫療超人」

    花蓮慈濟醫院支援光復醫療站18天後,將由衛生局接棒後續醫療照護,慷慨提供住家設立慈濟第二醫療站的許恒瑞哽咽說,看到醫護人員忙得比他還灰頭土臉,就不覺得自己是災民了,災民林翠蘭是退休護理師,她哽咽說「平安就是福」,謝謝無私奉獻的大家,還有很多的無名英雄。後續有牙醫師進駐,中醫師也將持續進駐醫療站,提供中長期守護居民的健康。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