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去殖民化的搜尋結果,共22筆
1975年11月6日,在西班牙決定讓其在西北非的殖民地「西撒哈拉」(簡稱西撒)獨立前,摩洛哥宣稱歷史上是其固有領土,因而鼓動30多萬人民跨過邊界進入西撒,由於有伊斯蘭宗教色彩,謂之「綠色長征」。
1975年11月6日,在西班牙決定讓其在西北非的殖民地「西撒哈拉」(簡稱西撒)獨立前,摩洛哥宣稱歷史上是其固有領土,因而鼓動30多萬人民跨過邊界進入西撒,由於有伊斯蘭宗教色彩,謂之「綠色長征」(Green March)。
(一) 台灣自我接受美日的再殖民
英國一所大學最近犯了眾怒,原因是校方在16世紀文豪莎士比亞諸多劇作加註警語,數量超過200條。
塞內加爾裔法國女導演瑪蒂迪歐普(Mati Diop),2024年以紀錄片《達荷美:祖靈回家》(Dahomey)勇奪柏林影展金熊獎。片中紀錄了法國將百年前從非洲掠奪的文物交還母國的過程,呼應了當代去殖民化的運動思潮。《達荷美:祖靈回家》挾著金熊獎的氣勢持續挺進,在2025年奧斯卡金像獎更同時入選最佳國際影片和最佳紀錄長片前15強。
美國前總統卡特去年底以100歲高齡過世。他任內最受推崇的外交成就是促成以色列與埃及和解的《大衛營協議》,以及將巴拿馬運河歸還給巴拿馬政府。前者讓歷經多次以阿戰爭的以色列,因為沒有埃及的敵對,僅僅面臨真主黨及哈瑪斯的零星攻擊,而沒有阿拉伯國家聯軍的生存威脅。後者,則是讓美國長期透過「門羅主義」及「羅斯福推論」介入拉丁美洲的帝國主義負面形象獲得改善。
美國前總統卡特在去年底以一百歲的高齡過世,創下歷任總統壽命最長、卸任時間最久的紀錄。卡特總統任內最受推崇的外交成就是促成以色列與埃及和解的《大衛營協議(Camp David Accord)》,以及將巴拿馬運河歸還給巴拿馬政府。前者讓歷經多次以阿戰爭的以色列,因為沒有埃及的敵對,僅僅面臨真主黨及哈瑪斯的零星攻擊,而沒有阿拉伯國家聯軍的生存威脅。後者,則是讓美國長期透過「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及「羅斯福推論」(Roosevelt Corollary)介入拉丁美洲的帝國主義負面形象,獲得改善。
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隨著日本的戰敗,居留在其殖民地的日本人都被遣送回國。相對地,居留殖民母國日本的住民包括朝鮮人、台灣人等,也大多準備要返回故鄉。但是,由於國共內戰與韓戰爆發,東亞政治情勢持續動盪,許多「舊殖民地人」並未順利返鄉,而是在各種複雜的考量下,長期定居殖民母國日本。
俄羅斯總統普丁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簽署兩國關係新條約,重建因蘇聯崩解而不復存在的軍事同盟關係,確立一方遭受侵略另一方須軍事馳援的盟友義務,東北亞戰略對抗態勢急遽升高,堪稱後冷戰時代的最高點。歐亞大陸西側烏克蘭戰爭方興未艾,東側朝俄軍事同盟復活,各國深切擔憂軍事集團對抗是否復活。
俄羅斯總統普丁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簽署兩國關係新條約,重建因蘇聯崩解而不復存在的軍事同盟關係,確立一方遭受侵略另一方須軍事馳援的盟友義務,東北亞戰略對抗態勢急遽升高,堪稱後冷戰時代的最高點。歐亞大陸西側烏克蘭戰爭方興未艾,東側朝俄軍事同盟復活,各國深切擔憂軍事集團對抗是否復活。
5月31日,為期三天的香格里拉對話會(簡稱「香會」)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拉開序幕。中國國防部長董軍應邀出席,並圍繞「中國的全球安全觀」作大會發言。這也是董軍履新後首次與會。本屆香格里拉對話會有哪些看點?據觀察者網專訪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分析,結合近日大陸行政部門、軍方多位官員的發言可以知道,「中國的統一進程已經啓動」,中方在認真地進行非和平統一的準備。
香港特區政府日前向立法會提交《2024年成文法(雜項規定)條例草案》,引發香港社會對「去殖民化」關注。據港媒報導,該草案研擬將相關條例中「女王陛下」、「總督」及「立法局」等字眼都廢除,同時建議以「特區政府」取代條文中的「官方」(英文文本內的Crown)。這也引發香港部分帶有英國統治色彩的街道是否要改名的新一輪討論。
非洲政治是個人研究及教學專長的領域,過去在讀研究所時也曾修習歐洲殖民拉丁美洲、非洲及亞洲的歷史課程,對傳統殖民主義印象深刻,相關的去殖民化及獨立運動也是熟悉的議題。不過以哈戰爭的發生,提醒學界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統治,乃是移居者殖民主義,而非洲除了受過傳統歐洲強權的殖民統治,也同時經歷過移居者的殖民主義。
非洲政治是個人研究及教學專長的領域,過去在讀研究所時也曾修習歐洲殖民拉丁美洲、非洲、及亞洲的歷史課程,對傳統殖民主義印象深刻,相關的去殖民化(de-colonization)及獨立運動也是熟悉的議題。不過以哈戰爭的發生,提醒學界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統治,乃是移居者殖民主義(settler colonialism),而非洲除了受過傳統歐洲強權的殖民統治,也同時經歷過移居者的殖民主義。
香港回歸近27年才發現還有多項法例保留「女皇陛下」、「總督」等具英國殖民色彩的字眼。香港立法會大會22日已就「去英去殖民化」的「2024年成文法(雜項規定)條例草案」完成一讀,港媒指此一姍姍來遲的修訂,出乎香港市民、甚至英國人意料與預期。此外,香港舉重健力總會主席葉永玉因兩度公開發言「誤稱」香港或台灣為「國家」,遭港府批評「錯誤不可接受」,已經請辭。
香港大公文匯網24日評論稱,直到回歸祖國近27年,才赫然發現,在香港多項法例中,仍保留著「女皇陛下」、「總督」這樣帶有強烈殖民色彩字眼。出乎香港市民、甚至英國人意料與預期姍姍來遲的修訂。
美國國會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外交關係委員會及台灣連線多位領袖5月10日跨黨提出一部新法案,分三年授權1.2億美元資金援助台灣。拜登政府5月13日在一次新聞簡報會上告訴媒體,將循前例派一個由前任官員迪斯、阿米塔吉、前任及現任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及羅森伯格組成的代表團到台北參加賴清德的就職儀式。5月14日,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就此表示,美國會繼續與中國開展密集外交,並確保台海、南海的和平穩定。
美國國會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外交關係委員會及台灣連線多位領袖5月10日跨黨提出一部新法案,分三年授權1.2億美元資金援助台灣。拜登政府5月13日在一次新聞簡報會上告訴媒體,將循前例派一個由前任官員布萊恩•迪斯(Bryan Deese)、理查•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前任及現任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及蘿拉•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組成的代表團到台北參加賴清德的就職儀式。5月14日,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就此表示,美國會繼續與中國開展密集外交,並確保台海、南海的和平穩定。
香港特區政府日前向立法會提交《2024年成文法(雜項規定)條例草案》,引發香港社會對「去殖民化」關注。據港媒報導,根據條例草案,研擬將相關條例中「女王陛下」、「總督」及「立法局」等字眼都廢除,同時建議以以「特區政府」取代條文中的「官方」(英文文本內的Crown)。這也同時引發香港部分帶有英國統治色彩的街道是否要改名的新一輪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