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預防食道癌的搜尋結果,共12筆
一名35歲男子個性海派,每逢喝酒聚會,總喝到酒酣耳熱、滿臉通紅,半年前開始覺得吞嚥卡卡,就醫檢查竟發現是罹患3期食道癌,即使經放療,仍保不住食道,全被切除以胃重建。醫師提醒,喝酒會臉紅者,是因體內ALDH2酒精代謝基因缺陷,應視為警訊,若還逞強喝酒,罹患食道癌風險是常人的80倍。
苗栗縣一名84歲老翁,因體重異常下降、食慾差,且進食時會感到噁心、吐出白色泡沫痰,前往衛福部苗栗醫院就醫,經主治醫師安排胃鏡檢查發現食道中段距離門齒35公分至45公分處有腫塊,並有滲血脂情形,經予切片檢查,並進一步安排做電腦斷層檢查後,確診為食道癌第四期。
過去有不少名人皆因食道癌而離世,且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引發國人對該病的關注。對此,資深護理師譚敦慈引述研究指出,食用柑橘類水果,能減少食道癌風險達14%。不過,她也強調,不用全都只吃柑橘類,只要是高維生素C的水果,都有助於抑制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形成,從而降低罹癌風險。
59歲女星方文琳昨(25)日深夜在社群上自曝6月底罹患食道癌,她回顧過去生活習慣,認為「這幾年睡前喝一小杯58高粱、超愛喝熱湯」應是罹癌主因。根據衛福部112年的統計,台灣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序,「食道癌」排名第九且由於食道癌的5年存活率只有20~25%,一旦轉移至淋巴、肺部或其他遠端器官,5年存活率甚至不到5%,因此被封為「短命癌」。
港星徐少強1日因食道癌病逝,肝膽腸胃科醫師王文倫指有菸酒檳榔3習慣者,罹食道癌機率是常人的200倍,此外,有胃食道逆流者,也可能因膽汁逆流,造成食道反覆發炎致癌,提醒若有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胃酸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體重減輕等可能徵兆,要及早就醫。
血型也會對健康產生影響。對此,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指出,從大數據分析及相關研究來看,O型血的人更容易罹患胃潰瘍,主要在於此種血型較易吸引胃幽門桿菌感染。此外,O型血的食道癌患者,於術後復發的機率也相對較高。而想要預防食道癌,他強調,鈣離子的補充至關重要,亦有助於減少大腸癌發生的風險。
一名病人本身有抽菸、喝酒的習慣,因3個月瘦了5公斤,且合併吞嚥困難而求診。結果經胃鏡檢查,最後確診為食道癌第3期。醫師提醒,若出現吞嚥困難伴隨體重逐漸下降的情況,應盡快就醫檢查以確認是否為食道腫瘤所致。
苗栗65歲邱姓男子本身有喝酒的習慣,一日因解黑便、胸部及腹部有輕微疼痛而到急診就醫。在接受胃鏡檢查時發現胃的下端有腫瘤,切片檢查為惡性腫瘤,經電腦斷層及正子造影檢查後,確診為食道癌第二期,立即安排胸腔外科醫師進行手術切除,術後順利恢復,持續門診追蹤、狀況良好。
藝人安迪及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都因食道癌過世,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根據哈佛大學研究,喝酒會臉紅的人若喝酒,得食道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40倍,要預防食道癌要多補充鈣與維生素C,可吃櫻花蝦加芭樂,或優格加水果,加速這兩種營養素吸收。
食道癌是國人第九大好發癌症,胃腸肝膽科醫師戴豪彣分享一名門診病例,一名男子常覺得有「火燒心」症狀,自行購買「胃食道逆流」藥物服用,有回嘔吐發現有血絲才就醫,發現竟已罹患食道癌,提醒要預防食道癌,除戒菸、酒與檳榔外,更要避免直接吃下太滾燙的食物。
台灣一年四季都吃得到高麗菜,產量多時價格便宜,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高麗菜可以保護心血管、預防骨質疏鬆、改善腸胃問題,還能預防食道癌、大腸癌、肝癌等6種癌症。一名腎功能不全的女病患在他的建議下多吃高麗菜,3個月後明顯改善胃痛狀況,腎功能也恢復正常。
食道癌為國人常見的消化道癌症,該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往往難以察覺;而晚期治癒率不佳、5年存活率僅10%,死亡率高居不下,如何預防是重要議題。對此,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分享5類食物能防食道癌,包括富含維生素C、鋅離子、鈣離子的食物,以及綠茶、綠色蔬菜和水果。其中,他特別提到莓果類的水果最有效,根據研究統計,可減少罹患食道風險達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