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有伞,我有美国》地理课本没写的「大」美国(影片来源/youtube/时报出版ReadingTimes)

许多人都有美国梦,但在美国生活,真的有比较快活吗?作者Michelle Lin居住于波特兰,毕业于史丹佛大学管理科学硕士、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从小就希望能多方游歷、威震四方,如今真的过着周游美国各大城市的生活,为了顺利生活下来,收拾起来自新竹的羞涩,模仿美国人一副走到哪都过得很好的模样,建筑起美国式的生存力。即便生存无虞,异国生活久了,心底仍旧希望能有一份「长久属于某个地方」的归属感,在《人家有伞 我有美国》纪录她所观察到的美国。

【精彩书摘】

●胖胖的养成

缺乏适当运动也是肥胖症蔓延的主因之一。美国幅员广大,基本上没有靠双腿走得到的地方,想去哪里都得开车。于是乎,沙发马铃薯们从沙发启程,走到车上,身体保持不动地开车抵达目的地,事情办完之后再度开车回家,直线回归沙发。长此以往,小马铃薯长成大马铃薯,只胖不瘦,指胖胖猪为瘦皮猴,呜呼哀哉。

难怪《欲望城市》的凯莉瘦成那样,她住纽约,又爱漂亮,又不得不穿高跟鞋在地铁站走来走去,这可比上健身房猛烈多了,绝对能瘦身。凯莉最喜欢的运动是逛街shopping,但沙发马铃薯们最喜欢的活动是电视赏析,便宜无负担,比起昂贵的健身房、各种需要场地和教练的休閒,在家坐着看电视、滑手机,才是最经济实惠的嗜好。

对于生活不那么有余裕的人来说,吃饭钱都不见得够用,待在家是个合情合理的选择,而这个事实也充分助长了肥胖的蔓延,造成当今美国人对于健康问题的漠视,短期内还看不到改善的希望。

另一个阻止美国人变瘦的原因,在我这异乡人看来,是文化。美国文化是称讚文化,是互相拍背说好话的文化,是「大家一起坐下来,想想我们今天做了哪些好事情,我们怎么会棒成这样」的好棒棒文化。

这样的氛围中,任何形式的批评都是不厚道的行为,美国人无法接受。即便肥胖已是上帝也知道的事实,当你说出来,你就是坏人,就是所谓「body shaming」,藉批评身形来污辱对方,因此闭口不言是常态,默默增重成了头也不回的社会现实。美国人真的真的不想听人说他们胖,因为「我们只是典型美国身材的美国女生,何错之有?」

●没有认知,何来改善,变身超模,此生无望。

日前有个减重瘦身节目叫做「Revenge Body」(腹仇者联盟),主要诉求是藉崭新的魔鬼身材向前男友復仇,让对方后悔分手。节目尚未开播就引来极大争议,老美普遍认为以「取悦他人」为减重目的是不健康的心态,胖又怎么了,难道胖就理所当然该被分手吗?此节目暗中植入的想法严重违反美式精神,遭遇严正抵制。

以上观点我虽也同意,身材完全不该是建筑感情关系与否的条件,另一半变胖变瘦我都会生死相许、不离不弃。但话又说回来,既不为取悦他人而减肥,也不因遭受批评而减肥,自身的健康自觉又低落,请问到底要几时才开始减肥呢?在肥胖天平另一端的美国,是极致养生、拚命讲究、秾纤合度的瘦子国度,由好莱坞明星领衔主演。

这个国度里的人热爱运动,关注身体,非常在乎吃进嘴里食物的品质。许多高檔有机超市因应此一长命百岁族群而兴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WholeFoods」,全食物精品超市莫属。Whole Foods平时是明星猎场,在此可捕获大量野生名人,对于靠身体和外貌吃饭的演艺明星和运动员来说,Whole Foods 贩售的各种新鲜、有机、无添加食品具有高度吸引力,标榜的各种新式理念也非常符合现代潮流,包括鼓励当地农产、减少食物里程;店内贩售的产品必须友善环境;肉品、鸡蛋必须人道饲养;进口咖啡豆必须符合公平交易原则,将应得的利益归还给咖啡农户等。

说实在,没人真懂「公平交易」具体是哪门子原则,农人「应得的利益」到底又有多少,但大家都明白字里行间诉说的,其实是滴水不露的上流感。不过,这类精品超市有一项专业确实造福眾人。美国因为多元种族的缘故,高度食物过敏者眾,精品超市内细腻精致的食品採购和分类,照顾了这些有特殊食物需求的人,让他们很容易买到乳糖不耐者食品、麸质过敏者食品,如米制麵包、米制麵条,不含奶、蛋、小麦的超特殊蛋糕等,轻松维持身体健康。

在食品法规严密、食品安全有保障的美国,吃得健康并非难事。站在胖胖老美和维密超模之间的,是能吃就是福的过时饮食习惯、能坐就不站的懒骨头特性、永不低头看肥肚肚的自尊心,以及足够购买健康食物的金钱。而且无论是其中哪一项,即便回头立马是岸,以目前的态势来看,恐怕还是很难做到。

老美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因应之道是「集体自动降级」,一边喝可乐,一边把L号衣服标示成M号、M号标示成S号。简单,易办,大家开心,心理超级健全,十足美国风范,至于减肥瘦身,先等我吃完这份汉堡再说。

(本文摘自《人家有伞 我有美国》/时报出版 提供)

#美国人 #减重 #肥胖 #尺寸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