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法制局最新报告指出,今年约有27万名应届毕业生,其中87.3%想找工作,但仅有19.6%找到工作,亦即有18万应届毕业生「毕业即失业」;而今年初次寻职者,平均寻职期间高达半年,社会新鲜人在没有援助下,平均只能支撑2个月待业期间;另外,有高达39.6%的青年,完全处于零存款的窘境。
根据求职网站调查,今年企业平均面试17位新鲜人,才有机会录取1位合适的人才,换算下来,录取率不到6%。此外,有89.8%新鲜人,在待业期间有焦虑症状,创下3年来新高,显见疫情对求职造成的影响。
对此,立院法制局报告建议,政府虽有提供鼓励毕业生找工作的就业奖励,问题是企业根本没释出职缺,政府不应忽视弱势学生的就业困境。
立院法制局报告认为,行政部门除了要对已就职的毕业生给予就业奖励外,对于尚在待业的青年,更应该提供寻职津贴,让青年在待业空窗期,不至于生活陷入困顿。该报告强调,社会新鲜人与已有工作资歷的失业劳工相较更显弱势,而在疫情之下,许多产业暂缓扩张计画,导致劳动市场职缺减少,政府应加强创造短期工作机会,让初入社会职场的新鲜人「先求有,再求好」,有机会累积工作经验并适应职场环境,这都有助将来转换工作跑道。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