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加码猎地,去年住宅供给三大指标建照、开工、使照户数三者同步创高,建照核发17万户创下27年来新高;开工户数连二年站上13万户关卡;使照核发户数也是13年来首突破10万户,住宅市场供给进入本世纪动能最强劲的高峰期。

内政部统计显示,2016年住宅建照仅不到8万户,随着景气自谷底復甦,建照逐年快速增加,去年17万户、年增7%,为1995年以来新高,远远高出过去20年来平均每年10万户的核发量。

申报开工户数较去年略为减少2%,不过也是连续二年站上13万户的高檔水位;近年来建商抢建,也使住宅使照持续逐年扩量,去年为2009年以来首度突破10万户大关。

房地产业者指出,建照及开工户数代表市场、特别是建商信心的领先指标,使用执照户数则代表新屋完工的实质供给,资金充沛、追价置产买盘强,建商对后市乐观扩大推案,不过以近年建商购地规模推估,今年建照仍欲小不易,房价水准已达相对高点,未来住宅供给过剩的压力仍大。

各地住宅开工户数反应当地房市景气变动,双北及高雄在2019~2020年达到高峰后,去年都有一至二成的衰退;桃园、台中在各重划区快速开发下,分别达2万户、3.2万户近年新高;受惠南科发展、房市基期较低的台南,住宅开工逐年快速增加,去年达1.4万户,此外住宅市场规模较小的彰化、苗栗、嘉义等县市,成长幅度更惊人。

住商不动产企研室资深经理徐佳馨指出,工料双涨加上政府打房政策下,建商选择暂缓开工,去年申报开工户数稍减。不少县市在交通、重划区及科学园区等议题发酵下,建商推案也从蛋黄区扩及到蛋白、甚至蛋壳区。

信义房屋企研室专案经理曾敬德表示,三年前市场落底復甦,新建完工的住宅数量创下金融海啸以来新高,不过住宅面积却愈盖愈小,近七年来新完工住宅面积平均从57坪减至44.8坪,减少了12坪,大台北以外区域崛起,住宅型态由透天转变为大楼,房价上涨也让建商为控制总价,规划时缩小空间尺度,大台北以外都会区普遍出现精致化与小宅化的趋势。

#万户 #开工户数 #新高 #推案 #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