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良好控制血压,很大原因在于没有好好的吃、没有吃对食物。(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无法良好控制血压,很大原因在于没有好好的吃、没有吃对食物。(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根据统计,台湾约有430万名高血压患者,其中高达160万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每天还是把高油、高脂和高盐的食物吃下肚。因为,除非经常量测血压,否则高血压很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且即便有自觉症状,也因症状不具特异性,因此,很容易被忽略。

至于已经被判定为高血压的患者,根据国民健康局2007年的调查,高血压患者中可以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的比例不高,仅约30,距离及格边缘很远。其实无法良好控制血压,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生活型态没有适当地调整,尤其是饮食习惯这个部分,没有好好的吃、没有吃对食物。

台湾高血压学会秘书长、台大医院心臟内科主治医师王宗道表示,根据美国国际预防高血压第7次会议报告(JNC7)的建议,维持理想体重、採高钾及高钙的饮食原则、减少饮食中的钠含量、增加身体的活动量、避免过量饮酒等等,都具有降低血压的功效。不但一般人可依此原则来预防高血压,已经服药控制高血压的患者,可使降压药物的效果更理想,甚至可以降低药物的剂量。

既然吃和血压变化息息相关,那么吃什么或怎么吃,会吃出高血压呢?王宗道指出,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的发生有其家族性,也就是和遗传有关。如果父母一方有高血压,下一代罹患高血压的机率便为30~50若是双亲都有高血压,子女罹患高血压的机率则上升至50~70。在高血压的成因中,遗传虽然占了重要角色,属于先天因素,但是除了与基因有关之外,也与同一个家族中,不论在饮食或是生活习惯方面,都有极高的相似性有关系。

1、盐分摄取过量:

外在的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血压变化,其中饮食方面具有相当强的影响性,尤其是盐分的摄取。高血压与盐分中钠离子的摄取有关。因为摄取过多的钠,会增加水分在体内滞留,循环血量一旦增加,血压就会上升,且增强交感神经的反应性,导致血压攀升,所以,要预防高血压,饮食应该保持清淡,不要吃重咸。

2、饱和脂肪酸吃太多:

除了不能吃太咸之外,还要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取。研究分析发现,将食物中的脂肪总量减少,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对于降低血压的效果最为显着。而在选择食物种类方面,可以增加蔬菜、水果、低脂食物、坚果类以及谷类等食物的摄取,尽量避免高脂食物及甜食、零食等,肉类方面则以鱼类、白肉取代红肉。

3、蔬菜、水果吃太少:

多吃蔬菜和水果、饮食要节制、将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对高血压来说也很重要。根据目前全球医界及营养界公认具有控制血压效果的高血压保健饮食原则得舒饮食(DASH)临床试验,是将饮食由一般美式饮食,改变为富含蔬菜、水果及低脂食物,增加乳品与坚果类的饮食,同时避免食用含高脂、高饱和脂肪酸及高胆固醇的食品。

4、饮食份量没节制:

已经有研究证实,体重每减轻10公斤,可以降低收缩压5~20mmHg。而要健康减重,不外乎多运动以及饮食控制,改变饮食习惯对血压值的影响很大,但也是最难做到的。但是其实能改善前述的几项饮食习惯缺点,对体重控制就很有帮助,进而可以预防高血压上身。

5、抽菸、喝酒不忌口:

抽菸会使血压上升,还会造成心血管方面的伤害,因此务必戒菸。而有研究指出,适度且适量喝酒,可以降低冠状动脉心臟病风险,所以,有人为了预防心臟病,开始喝酒保健,但却忽略了「适量」的问题,还有经常性的过量饮酒,反而容易使血压上升,因此喝酒的「量」相当重要;不过,正在服用降血压药物的人,若是大量饮酒,也可能会使治疗无效。

文章来源:※本文由《常春月刊》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延伸阅读:

#高血压 #饮食 #血压 #摄取 #预防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