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张先生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又因工作长期应酬聚餐,两年前体重达到130公斤时,眼睛肿胀、视物模糊扭曲,诊断为长期血糖过高,导致视网膜初期病变,若严重恐失明。
卫生福利部臺北医院中医科郭建志医师表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罹患时间长短有关,再加上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的危险因子,视网膜病变更加恶化,做好适当的体重管理与控制血糖是相辅相成的。
许多药品主打抑制食欲、增加代谢和促进排便,这都是短期成效,若要维持长期健康,除了少吃高热量食物,低热量的食物也不能吃多,掌握「惟量是问」的关键,让自己在用餐时能明确知道每一餐的总量及热量,外食族购买超商食物时可参考外包装标示热量,每日所需热量的评估要考量自己工作耗用的体力多寡,避免因为摄取不足导致头晕等状况。
对此,郭建志也针对糖尿病、肥胖等常见4迷思,进行解析:
迷思1:先吃肉,再喝汤,饭后一盘水果刚刚好?
中医治糖尿病分上消、中消、下消三阶段,指的就是多渴、多食、多尿,这3多症状处理好,达到滋阴补肾,血糖就会稳定。建议改变饮食顺序,先吃低热量水果,再喝汤,先吃肉再吃菜,吃完饭感觉8分饱就是刚刚好。
迷思2:不管中药西药,只要能控制血糖、体重下降就是好药?
控制血糖要从生活饮食与运动调整最佳,若仅是透过药物的帮助,没有良好的观念与生活作息,一时的瘦只会换来更久的胖,毕竟肥肉债不是一天造成的,建议要搭配医嘱、均衡饮食、少吃多运动。
迷思3:少吃这餐的份量,挪到下一餐吃并不会胖?
三餐不固定、暴饮暴食是无法控制血糖,后果还可能会导致更胖、注意力不集中、饿了容易生气还影响人际关系;建议要定时定量,吃少量淀粉、大量青菜,并少吃精致醣类或加糖,例如汽水、珍奶、蛋糕、麵包、饼乾、泡麵、锅贴、甜食,以及油炸高脂肥肉、动物外皮与高胆固醇类的东坡肉、鸡皮、炸鸡排、炒花枝。
迷思4:水果含有高纤维,用来代替正餐也不会胖?
凤梨、芒果、蕃薯、南瓜、山药等瓜果蔬菜,因为香甜、含糖量高,也不能一次吃几颗当作正餐,应该要均衡饮食搭配,食物多搭配吃高纤低热量的蔬菜类,或吃芭乐、火龙果、蕃茄等低热量且有饱足感的水果类。
延伸阅读: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