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能泉主任解说个案检查状况与肿瘤位置(此为示意图)。(童综合医院提供/陈淑娥台中传真)
曾能泉主任解说个案检查状况与肿瘤位置(此为示意图)。(童综合医院提供/陈淑娥台中传真)
奥摄敏全身正子影像检查,精准找出48岁患者摄护腺肿瘤与转移至肺与骨之肿瘤,各种不同角度之检查影像,红箭头为肿瘤处。(童综合医院提供/陈淑娥台中传真)
奥摄敏全身正子影像检查,精准找出48岁患者摄护腺肿瘤与转移至肺与骨之肿瘤,各种不同角度之检查影像,红箭头为肿瘤处。(童综合医院提供/陈淑娥台中传真)
奥摄敏全身正子影像检查,精准找出72岁患者右边淋巴结不只1颗转移,另外还有3颗微小且位置偏远的转移淋巴结,甚至左侧耻骨还有骨转移的情形,各种不同角度之检查影像,红箭头为肿瘤处。(童综合医院提供/陈淑娥台中传真)
奥摄敏全身正子影像检查,精准找出72岁患者右边淋巴结不只1颗转移,另外还有3颗微小且位置偏远的转移淋巴结,甚至左侧耻骨还有骨转移的情形,各种不同角度之检查影像,红箭头为肿瘤处。(童综合医院提供/陈淑娥台中传真)

72岁陈姓患者3年前曾罹患摄护腺癌而摘除肿瘤,去年底回诊时发现摄护腺特异抗原(PSA)升高,检查发现右边骨盆腔1颗淋巴结转移,他到童综合医院求诊,经泌尿科欧宴泉副院长诊视后,影像清楚发现不只1颗转移,另外还有3颗微小且位置偏远的转移淋巴结,甚至左侧耻骨还有骨转移情形。目前病患已安排接受放射治疗,治疗状况良好,PSA指数持续降低。

另外,48岁吴姓患者1年多前曾因摄护腺癌接受过手术,术后定期回诊检查,去年进行PSA筛检时发现指数高达160(40~49岁正常值应为2.5ng/ml以下),欧宴泉诊视后建议进行奥摄敏全身正子影像检查,精确发现除摄护腺长出肿瘤外,肿瘤还转移到了肺、骨,立即安排进行放射治疗,目前由放射肿瘤科主任叶启源进行真光刀放射治疗中。

欧宴泉表示,摄护腺癌是台湾男性癌症发生第5名,2016年新诊断个案为5359人,2017年新诊断个案为5866人(年增9.5%),2018年新诊断个案为6644人(年增13.3%),发生率还在持续上升中,虽然相较肺癌、食道癌等死亡率较高癌症,摄护腺癌治疗后有相对良好的预后,但也更需要长期追踪及精准控制。

欧宴泉指出,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追踪指标即为血液PSA指数,根除性摄护腺切除术后,一但有微量上升(0.2ng/ml)疑似復发或转移状况,就需更进一步安排详细检查。而传统影像检查对于微小復发病灶,甚至其他身体部位远端转移,有其限制,而依据2020年11月最新版美国国家癌症网络治疗指引(NCCN Guideline for Oncology),进一步影像检查工具包含骨骼扫描、显影剂电脑断层扫描、显影剂磁振造影、及新世代影像检查(Next-Generation Imaging, NGI)-奥摄敏正子造影。

童综合医院核子医学科主任曾能泉指出,奥摄敏正子造影所使用的奥摄敏正子示踪剂,其成分为人体原本所需要之胺基酸,过敏机率微乎其微,其藉由摄护癌细胞表面大量增加的胺基酸通道被癌细胞吸收代谢,辅助临床医师在病患復发或转移的非常早期,即能确认病灶的部位,并调整治疗计画。

童综合医院表示,该检查早在美国(2016年)与欧盟国家(2017年)即已核准普遍使用,经过多年殷切的期盼和努力,台湾终于在2020年8月经食品药物管理署核定通过,是欧美以外亚洲第一个核准使用的国家,童医院泌尿肿瘤治疗团队为了提供民眾全身精准的摄护腺癌侦测,亦在2020年12月率先结合数位半导体正子断层造影仪(Digital PET-CT scanner)使用,让因PSA升高担心復发转移的摄护腺癌患者,也能接受与欧美先进国家同步的新世代检查,找出问题所在,安心接受治疗追踪。

#检查 #转移 #摄护腺癌 #肿瘤 #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