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是什么?意指阻碍通行的东西。对林欣蓓而言,外表的缺陷不代表不正常,就像近视的人需要眼镜;下半身瘫痪的她,只要一台轮椅与无障碍空间,便能过着一般人的生活。林欣蓓受邀拍摄环游世界的广告、参加《我是演说家》比赛等,证明与「碍」共存的万千可能。她跨出国界、走入偏乡,迄今累积超过450场演说,拥抱无数受伤的生命,林欣蓓希望透过自己的故事,为人们带来激励与勇气。

「每一天我都用100公分高的视角看世界,轮椅就是我的脚,带着我去每个地方……如果我只活在轮椅的小世界,就不会知道外面的世界有那么大。就算我只有100公分高的视角,我也要活成100分的女孩,因为这样的我,跟你没有什么不一样。」讲座的开场,林欣蓓播了一段自我介绍的影片,短短几分钟,台下已有观眾偷偷拭泪。而猜中歌手蔡依林MV影片中女主角就是她的观眾,林欣蓓笑说要给他一个无价之宝当礼物── 一个带着开朗笑容的大大拥抱。

限制级人生

小时候的林欣蓓是个留着俐落短髮、喜欢跳上跳下的调皮小孩。可是四岁时,一场午觉醒来,她却再也站不起来,全家从此陷入求医的噩梦里。骨髓穿刺、头皮针灸、庙宇收惊……,这些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何等的恐惧。

经过几年的努力,爸妈倾尽财产,从宽裕的小康之家转为庞大负债,林欣蓓的双脚仍不见好转,只能无奈地接受不明原因造成下半身瘫痪的事实。妈妈将林欣蓓送到小学的普通班就读,为了证明自己「正常」,林欣蓓在同学搔她小腿时假装会痒;当年的校园无障碍环境不若现在完善,害怕让同学发现自己包尿布,林欣蓓不敢喝水,甚至假装去上厕所。但,再如何偽装,生活中有意无意的歧视,仍无所不在。

小时候的林欣蓓是个蹦蹦跳跳的孩子,四岁时,却无预警下半身瘫痪。坐着轮椅就读普通班,虽然辛苦,却也让她成为身障者与一般人之间的桥梁。(图/林欣蓓提供)
小时候的林欣蓓是个蹦蹦跳跳的孩子,四岁时,却无预警下半身瘫痪。坐着轮椅就读普通班,虽然辛苦,却也让她成为身障者与一般人之间的桥梁。(图/林欣蓓提供)

林欣蓓表示,更独立自主、 更有选择权的生活,一直是她的追求。旁人不看好她的未来,认为身障者念再多书也找不到好工作,林欣蓓却边读英文系,边找了份电信公司的电话客服工作。不甘心被看衰,林欣蓓挖掘自己能做的,这份工作让她磨练了七年的沟通技巧,也隐约为将来的演说旅程埋下伏笔。

努力存下打工钱,林欣蓓在大四买了她取名「法拉利」的电动轮椅,以为能迎来更自由行动的生活。

因为从小坐轮椅,林欣蓓脊椎严重侧弯,大学毕业后动了手术,身体打进39根钢钉,从小想当芭比的她,「这下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刚芭比」林欣蓓幽默地说。可老天的考验还没结束,长时间卧床等待手术伤口癒合,却引发了褥疮,医生说只能把褥疮挖掉后缝合。可是林欣蓓的伤口却不断裂开,接下来的三年,林欣蓓反覆进出医院,动了八次手术,才终于重获新生。

林欣蓓分享好友慧慧(左)在挡住斜坡入口的车辆贴便利贴,以软性方法唤起同理心的故事,是她纪念这位已故挚友的方式。(图/林欣蓓提供)
林欣蓓分享好友慧慧(左)在挡住斜坡入口的车辆贴便利贴,以软性方法唤起同理心的故事,是她纪念这位已故挚友的方式。(图/林欣蓓提供)

环游世界的礼物

医治褥疮的1095个日子,林欣蓓还曾连续280天只能趴着,吃喝拉撒全在病床上,不断尝试各种抗生素,以期伤口能稳定,才有机会进行下一次手术。屡试屡败的漫长时光令人绝望,林欣蓓尝试在脸书分享住院日记和以前出国旅行的经验,来转移注意力,没想到许多网友纷纷留言为她打气。更意外的是,出院两年后,广告公司竟因为林欣蓓坐轮椅出国自助旅行的游记,而找她拍摄广告《无惧的力量》,一起去了法国、荷兰、日本等,打破轮椅族出国很困难的迷思,藉此告诉大家不要让梦想被恐惧限制。

林欣蓓表示,讨论企画时,导演提出了飞行伞、滑雪、潜水等极限运动的想法,她总用「我坐轮椅,可能没办法。」来回应。从小到大的校外教学、毕业旅行,林欣蓓虽然想去,但担心轮椅会造成别人麻烦,她总是推辞。这回接下广告,她以为自己已经长大,可以圆满没有去毕旅的遗憾;可事实上,她仍是当年那个处处用轮椅限制自己的女孩。

「我是问你想不想,不是问你能不能。」导演让她明白,「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不同的障碍,如果障碍无法改变或消失,能不能试着与它和平相处,带着它往前走。」于是林欣蓓与广告团队努力克服各种技术上的困难,25天的旅程中,林欣蓓第一次尝试16小时的长途飞行,一度还因双腿肿胀发紫,把大家吓个半死,后来仍顺利完成在纽西兰跳飞行伞、滑雪的拍摄;为了拍摄在帛琉坐着轮椅潜水的画面,一行人花了七个小时,翻车20次,才终于成功拍到林欣蓓在海底平衡漂浮、坐着轮椅前进的画面。

这支广告带着林欣蓓踏上十个陌生的国度,克服了无障碍环境不发达的泰国、完成了她以为自己办不到的极限运动等,她发现,「很多对我来说难如登天的事,原来只是我给了自己太多框架。遇到困难,想办法突破就对了。」

在广告《无惧的力量》中,林欣蓓尝试潜水、飞行伞、滑雪等,勇敢挑战自己的极限。(图/林欣蓓提供)
在广告《无惧的力量》中,林欣蓓尝试潜水、飞行伞、滑雪等,勇敢挑战自己的极限。(图/林欣蓓提供)
林欣蓓挑战一个人到泰国自助旅行,沿途遇到许多人的帮助,并化作生命的养分,让她有更多故事与人分享。(图/林欣蓓提供)
林欣蓓挑战一个人到泰国自助旅行,沿途遇到许多人的帮助,并化作生命的养分,让她有更多故事与人分享。(图/林欣蓓提供)

踏上演说家旅程

《无惧的力量》在网路上放映后引起了广大迴响,短短一周点阅率就破了百万,越来越多人认识林欣蓓,在华人世界颇具知名的《我是演说家》节目,也因而找上门。

其实在参加《我是演说家》之前,林欣蓓已累积了50场的演讲经验,她依然清楚记得自已的第一场演讲,那是2013年基隆市政府办的身心障碍者亲职讲座。抵达前,林欣蓓认知里的亲子,大概会是三、四十岁的家长牵着小孩,结果现场看到的,却是高龄七、八十岁的爷爷奶奶,带着他们五、六十岁、有着身心障碍的大孩子。

林欣蓓坦言,当时演说资歷浅,不知道该怎样结合自己的故事来激励别人,甚至不敢跟观眾对到眼。原以为会是场失败的演讲,可是当天一张她与职棒选手彭政闵的合照,竟意外吸引现场身心障碍者的注意,彼此有了互动。「我难以形容当下的震撼,就是哇塞!有一群人很辛苦,七、八十岁还是得把孩子带在身边,而且他这辈子都不可能放手。」这些长者只能趁着参加政府办的公益讲座获得一点喘息。

演讲结束后,许多家长跑来拥抱林欣蓓。对于有身心障碍孩子的家庭来说,看到健全的讲师是有距离感的,因为他的孩子永远不可能像一般人那样生活,但坐着轮椅的林欣蓓却活出了自己的样子,「原来,我的存在是可以让一些人感到有希望的。」让林欣蓓决心走上演讲之路,也是鼓舞她努力站上《我是演说家》舞台的原因。

林欣蓓一路从海选、复赛、败部復活,最后晋级到决赛,成为第二季的优胜者。要在萤光幕前说出自己的脆弱与自卑,林欣蓓好几次在上台前,都紧张到落泪。但,每一次她都鼓起勇气上台,分享她是如何与「碍」共存、接纳自己;在爱情里,她与爱她的人都需要勇气包容所有不完美;用一个斜坡唤起大家的同理心等,讲出她想说的,没有遗憾。

珍惜每个心灵相会的时刻

林欣蓓至今已累积450场以上的演讲,她跨出台湾,去到北京、澳门等地,也上山下海深入偏乡。

每当有人问林欣蓓,最难忘的演讲经验,她总会提起南投仁爱乡的一座小学,那是一个从高铁台中站出发还要三小时车程的深山部落。林欣蓓在讲座结束后,以拥抱跟学生们道别,一个全身严重烫伤、脸部毁容只看得出眼睛和鼻孔的孩子来到面前。心疼这孩子受的苦难,忍着泪水的林欣蓓,抱着他说了声「上帝爱你喔」,小男孩轻轻地应了句我知道,没有一点怨言。这场景林欣蓓至今仍记忆犹新,在那所群山环绕、犹如仙境的学校里,一个肉体饱受折磨的孩子,他所拥有的勇气,令大人钦佩。孩子乐观地相信,苦痛终会换来上天的礼物,只要他有勇气坚持下去。

每一次的演讲,只要观眾愿意互动,林欣蓓总会给对方一个大大的拥抱,「我不会知道孩子是功课好或坏,是被喜欢或被欺负,生命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她能做的,就是透过拥抱传达支持的力量。曾有孩子在讲座后写信跟林欣蓓说,她的拥抱带来温暖,因为孤单的他,已很久没有这种感觉。

除了学生,林欣蓓也在教师研习活动中演讲,透过自己求学时的心路歷程,希望能让老师们在遇到身心障碍学生时,能有更多的同理,成为孩子生命的重要他人。林欣蓓以自己的故事激励身心障碍者,用拥抱拉近一般人与身心障碍者的距离,她用生命感动生命,在大家心中种下一颗人人平等的种籽。

本文作者:陈群芳

(本文摘自《台湾光华2021.10》)

《台湾光华2021.10》
《台湾光华2021.10》
#身障者 #瘫痪 #演讲 #轮椅 #演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