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贸易自由化及气候变迁影响下,粮食供应不稳定及价格波动正剧烈衝击民生,《食农教育法》目的让农业经营担负提供稳定安全农产品之责任。农委会表示,6月起将和农渔会、超市通路共同推出国产食材平价专区,减少弱势以及薪水较低族群的压力,执行方案预计下周公布。

《食农教育法》于今年4月19日在立院三读通过,并于5月6日生效,推动方向包含认同在地农业、培养均衡饮食观念、珍惜食物减少浪费、传承与创新饮食文化、深化饮食连结农业、地产地消永续农业,但最重要的是保障国人能够「吃得饱」。

农委会主委陈吉仲今日于「111年度立法院有机农业推广会」受访表示,国际原物料价格不断上涨,因为尊重市场机制,很多农畜产品也跟着涨价,否则农民不会愿意生产,针对弱势以及薪水较低的族群,推出「吃得饱」计画。

陈吉仲说,农村社区已经有绿色照护站,本来就有供餐服务,会跟村里长搜集需要帮助的名单,该名单有别于已透过卫福体系援助者,额外供餐将由农委会协助,农渔会也将根据施助者需求,提供免费或付费的「食材暖暖包」。

此外,农渔会超市和卖场通路,会建构推出国产食材平价专区,例如颱风期间菜价高涨,有需求的民眾就能买得起,例如一份60元的鲭鱼便当,锁定对象就是年轻受薪族群,这样的「幸福餐盒」预计一天至少有1000盒。

陈吉仲指出,1000份看起来可能不多,在盘点经费后希望可以扩大,主要帮助的就是因价格高涨而受影响的族群,6月起开始试办,执行方案预计下周公布。

#族群 #农委会 #6月 #平价专区 #农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