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已经进入立冬,根据中医「天人相应之理」,进补可以温养五臟、储存能量,以抵御寒冬并预防疾病。不过,台南市立医院中医部医师郭钰君提醒,现今多数人都营养过剩、消化不良、血脂过高,因此过度进补并不适宜,冬令进补的观念应该修正为「轻补」,以降低肠胃负担,提升肠胃机能帮助药力吸收。
郭钰君认为,进补须视个人体质与条件而定,除了阳气虚弱、预防疾病、或年纪大的人之外,其实一般健康的人都不需要特别进补,甚至还有些人不适合进补,如喉咙痛、咳嗽痰黄、发烧等感冒症状;便秘、痔疮发作、胃溃疡、肠胃消化不良;心血管疾病者,忌高丽蔘、大量炙黄耆、肉桂;肾臟病、糖尿病、痛风者,补药中高热量的浓汤、油脂、肉汁可能影响病情。
至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的儿童,阳气本身就盛,此时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不适当地服用补药,反而容易造成伤害。
郭钰君指出,现代人较适合「轻补」,应把握肉少、盐少、份量少等3原则,把补汤中的肉量、调味料减少,份量少则表示食量要减少,以及药材的补力要轻;如此身体的负担自然减轻,不仅减少肠胃负担提升消化功能,也能帮助药材的药力吸收。民眾应建立轻药膳的概念,用其他药膳替代重药膳,例如鱔鱼补血汤代替十全大补汤,羊肉炉可用归玉羊肉炉替代,麻油鸡汤则可使用麻油杞鸡粥来替代。
另外,现代人嗜喜生冷食物与冷饮又常熬夜,因此阴虚或阴虚火旺体质的人相当多,往往吃一点补品就容易上火,上火就会有头痛、牙龈出血、流鼻血、烦躁不眠、口乾苦、口破、胸闷、大便乾硬等症状;此时除了不可再进补之外,郭钰君也建议,服用一些薄姜茶来去除脾胃溼热,做法简单又能减缓饮食过于油腻造成的脾胃不适。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