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胰岛素抗性的搜寻结果,共32笔
你知道吗?让人「越吃越饿、越吃越胖」的凶手,不是油脂,而是果糖!自然医学博士陈俊旭指出,果糖具有特殊的正向回馈机制,吃得越多,吸收效率越高,特别是肥胖或脂肪肝患者,吸收果糖的速度更快。他强调,果糖是人体打开肥胖开关的关键之一。
生活压力大,每天总想来一杯含糖饮料吗?但小心养出疾病!研究显示,含糖饮料中的糖,不仅会影响体重,更可能对肝臟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若长期、大量摄取,却未加以控制,恐导致脂肪肝,甚至进一步出现发炎反应与癌症。
运动水壶、罐头常见的双酚A,是目前商业上使用最多的化学物质之一,与心臟血管疾病、肥胖、癌症等有关。欧盟已于去年底正式公告,食品接触的产品,不允许使用双酚A,但我国至今仍维持欧盟2009年小于0.6ppm的规定。食药署回应,去年已再次办理委托研究计画,并重启国人暴露风险评估,作为调整双酚A管理规范的依据。
全台有200多万人罹患糖尿病。营养师张语希表示,糖尿病的元凶不只是糖,哈佛研究发现,长期吃高GI的碳水食物,像是白饭、白吐司,就容易导致血糖上升,除此之外,包括无糖手摇饮、咸酥鸡与酱料,都是不甜却可能害人得糖尿病的地雷食物。
现代人常久坐,恐增加心血管疾病甚至早死风险!医师提醒,长时间坐着,血液流动减慢,容易导致肥胖、糖尿病及心臟病,即使有规律运动习惯,其余时间若久坐超过10小时,罹病风险同样增加,建议每隔一小时就站起来走动。
很多人每天必喝咖啡,这除了能提神,还可能让你更长寿。肾臟科医师江守山表示,研究发现喝3杯咖啡,对心血管具有保护的作用,可降低第二型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风风险,每天饮用3杯咖啡、约等同200到300毫克咖啡因的人,罹患心臟与代谢疾病的风险,比每天喝少于48毫克咖啡因的人低了一倍,此外,也有研究显示,喝咖啡有助护肝。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央研究院前院长李远哲的夫人吴锦丽女士,因罹患胰臟癌,于7月12日辞世,享耆寿90岁。胃肠肝胆科医师王文伦表示,腹痛、腹泻、黄疸、体重减轻,是胰臟癌最可能出现的症状,若有上述不适,做肠镜、胃镜未发现异样,要留心可能是胰臟长肿瘤,此外,中年后才确诊或突然恶化的糖尿病,也可能是胰臟癌的警讯。
7月29日惊传知名主持人沈玉琳因身体不适入住加护病房,出现暴瘦、面黄等与胰臟癌相似之病徵,消息传出医疗团队正以此方向检查中。胰臟癌亦有「癌王」之称,初期无症状,发现时往往已是末期,是癌症中最棘手、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因此日常保养绝不能轻忽。
很多人一早会来杯咖啡,这除了能提神,还可能让你更长寿。最新研究发现,每天饮用1到3杯纯黑咖啡或少糖少脂的咖啡,能降低约14%的死亡风险,但如果害怕咖啡的苦涩味,而添加了过多糖或奶精,就会失去促进健康的效益。
「打呼」不只影响别人睡眠,更是严重的健康警讯。专家指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疾病,若未及时治疗,恐引发高血压、心臟病、中风、糖尿病,甚至失智与恶性肿瘤等。
现代人工作忙碌、步调快,有时脑筋会突然一片空白。胸腔暨重症医师黄轩表示,这未必是老化,而是不当的生活习惯所造成,例如睡眠不足、高糖饮食、压力、久坐与经常独处,都会加速大脑萎缩与功能退化,有些人不爱说话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大脑缺少了互动养分。
糖份摄取过多易造成肥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许多嗜甜又想减肥的人会用如阿斯巴甜、蔗糖素等人工代糖取代,但代糖用多了,对健康也可能造成危害,其中蔗糖素在最新一期的国际期刊研究中被指出会欺骗大脑,让人感觉更饿。
糖份摄取过多易造成肥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许多嗜甜又想减肥的人会用如阿斯巴甜、蔗糖素等人工代糖取代,但代糖用多了,对健康也可能造成危害,其中蔗糖素在最新一期的国际期刊研究中被指出会欺骗大脑,让人感觉更饿。
很多人一早会来杯咖啡,这除了能提神,还可能让你更长寿。营养师黄品瑄表示,研究发现,每天喝咖啡的人,全因死亡率可以降低15%,得到失智症、第二型糖尿病、中风机率,也会比较低,但喝太多有可能会影响睡眠,建议1天1至2杯就好,且不要加糖或奶精。
一名26岁男子为了拚国考,每天埋首于书桌苦读,某天突然右手一瘫倒地,送医竟发现是急性缺血型脑中风,经取栓手术才捡回一命,医师研判男子这么年轻即中风,与其爱吃炸物的习惯有关,不仅体重达120公斤,且已有三高,为防日后二度中风,已为男子进行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并要求他要多运动。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每年含糖饮料导致全球新增超过220万例糖尿病,以及110万例心臟病新病例。其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受影响最为严重,2020年近4分之1新增的糖尿病病例可归咎于含糖饮料。
桃园市前副市长游建华3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寿65岁。医师表示,早期的胰臟癌几乎没有症状,若出现腹痛、腹泻、黄疸、体重减轻等典型症状,病程多已届晚期,一项美国研究发现,胰臟癌患者在确诊前1年半,会有体温微微上升的现象,体温可能只是37.1、37.2度、轻微发热,却是值得民眾注意的警讯。
一名26岁男子为准备国考,每天坐在书桌前超过12小时,某天突然出现右手无力症状,就医诊断为「急性缺血型脑中风」,经紧急取栓手术后,住院5天才平安返家。进一步了解发现,男子属于重度肥胖,三高数值都严重超标,而背后关键就在于三餐大多都有炸物。医师示警,炸物含大量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高糖及高钠,长期摄入会对身体造成极大伤害。
近来国内掀起12强棒球赛热潮,许多人守在电视机前吃美食、追赛事,33岁许姓土木工程师曾发生关节肿痛问题,赛期间邀朋友大啖啤酒、炸鸡甚至吃火锅,日前突然发现手指关节跟脚趾长出异物,破了之后还流出白色砂状物,就医查出是「痛风石」,医师劝他务必要忌口。
随生活方式及饮食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统计,台湾糖尿病盛行率约10.3%,全国有超过230万人有糖尿病困扰。肥胖及三高代谢症候群患者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6.9倍,医师提醒,民眾应及早透过均衡饮食、规律运动来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及併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