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幾個新數據震撼全球,歐美新冠肺炎確診與死亡人數暴增,美國新增失業人數超過300萬,創歷史紀錄,是否預示新失業潮來臨,值得政府注意。
美國勞工部公布的「初次請領失業救濟人數」,一直被視為最能及時反映經濟景氣的數據。上周「初次請領失業救濟人數」達328萬人,比前1周的28萬整整增加300萬人。與歷史紀錄比較,金融海嘯最慘烈時,單周增加的失業人數最多是66萬人,此次高達將近5倍之多。
這個數據反映的是美國因疫情擴散,許多州與城市開始限制民眾出門、進行程度不一的封城,民眾的消費行為大幅降低。加上美國解雇勞工容易,企業只要碰到不景氣,立即大裁員。接下來幾周,美國失業人數應該還會持續增加,依照專家預估,失業率可能從現在的3.5%暴增到10%以上,
對經濟結構中服務業占比達8成的美國而言,這次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更甚於其他國家,失業增加又會進一步拖累經濟。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最大的進口市場,一直是全球經濟的引擎,美國經濟如果真陷入衰退低潮,失業爆增,其他國家恐怕也很難倖免,這股失業潮是否會如疫情一樣傳染到到其他國家?
相較美國極度「資本主義」的企業文化,台灣的企業與勞動市場較溫和,勞資雙方同舟共濟度難關的意願較高,政府最重要的責任也應該回到保護勞工與民眾。但如果業績長期低落,終究難逃裁員一途,大家只能期望現在的大緊縮短期結束,不會有大失業潮來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