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針對共軍戰機近來頻繁擾台,且多出現在接近東沙的西南空域,做出中共正在為畫設「南海防空識別區」進行鋪陳的研判。其實,國防部關注遠方的南海,卻忽略了眼前正在醞釀形成的危局。以台海與南海情勢兩相比較,中國大陸畫設「台海防空識別區」的可能性或許還高於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
首先,大陸遲未畫設南海防空識別區主因是所涉因素複雜,包括東海防空識別區畫設的經驗教訓、南海領土主權多國聲索、各國島礁比鄰空域管轄困難、「南海行為準則」即將簽署、域外多國挑戰航行自由權、預期大國強烈反應等,都在北京決策盤算之中。眼下正值內外多事之秋,南海防空識別區搶在此時橫空出世,時機顯然不宜。
其次,北京視台灣與中國不可分割,但台美聯手仇中抗陸情勢明顯,美對台軍售升級與高官接連訪台,台灣修改課綱分離兩岸,甚至台美大打擦邊球挑戰中國底線,分頭耍玩「中國牌」爭取政治籌碼,都逼北京亟思出手還以顏色。北京目前以增強機艦繞台數量與頻次回應,但效果顯然有限。畫設台海防空識別區可歸類為接近非武裝衝突手段的極致,也很可能成為北京下一步對台施壓的政策選項。
第三,從中、日歷史經驗及兩岸互動思考,北京畫設台海防空識別區的意圖顯然存在。北京2013年畫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主要源於反制美、日軍機長期抵近東南沿海偵察,加上釣魚台領土主權爭端,中國畫設時刻意與日本防空識別區大面積重疊,相互較勁意味濃厚。
中華民國防空識別區畫設於1953年,範圍涵蓋浙江、江西、福建及廣東部分地區。防空識別區本無國際法效力,如今北京既不承認海峽中線,兩岸飛行員近距離隔空喊話,雙方摩擦衝突漸多。兩岸關係如果持續惡化,北京仿效當年對日的手法,畫設台海防空識別區就只差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2018年9月底在南沙群島南薰礁附近,中國的蘭州號導彈驅逐艦逼近美艦狄卡特號,相隔僅41公尺,中共軍方稱之為「海上拚刺刀」。如今兩岸「空中拚刺刀」,或將逐漸成為台海上空的日常。這種場景未來會出現在台灣西岸12海里外或涵括東岸外海,端看北京當局的戰略智慧與涵養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將帥有德有能,方可愛台保台。想要避免衝突與戰爭,兩岸首需以智慧降低敵意和增加善意。(作者為台灣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