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書家涂乙欽的眼中,每本立體書都是一個世界。把《神鬼奇航》立體書翻開,第一頁繞360度和最後一頁重合,一艘完全由紙構成的海盜船「躍然紙上」,另一本《小熊維尼》,書頁平攤開來,竟出現一片立體的「百畝林」。還有展開來超長的泰國龍舟立體書、加入簍空紙雕的紙雕書。他展示一本用紙做的立體漢堡,麵包是封面封底,書頁做成番茄、起司、蔬菜,其中還有翻頁「Pop-up」機關,打開竟跳出幾隻栩栩如生的菜蟲,「你看這個多好玩!」
涂乙欽從1990年代開始收藏立體書,平時最喜歡到二手書店挖寶,每個月花在買立體書的錢至少3000元以上,甚至達上萬元,目前有上千本收藏品,至少塞滿一整個房間,「收藏立體書的好處就是收納方便,因為合起來就是一本書,打開來才會發現裡面有多麼驚奇。我的立體書要是全部擺出來展示,家裡絕對放不下。」
涂乙欽表示,立體書最早是教學用途,源自700多年前的歐洲傳教士,為了呈現天文曆法資料,設計出「轉盤」的機關,就像觀星用的星盤。在醫學領域上,也出現翻頁式的立體書,例如將人體骨骼、血管、系統和器官分別畫在不同的透明膠片上,疊在一起看就是完整的人體透視圖。
當代熟悉的立體書形式,則是由德國作家梅根多佛在19世紀建立的,由於目的是「做給小孩看」,跟童書結合,加入各種討喜的設計,成為禮物書或繪本。涂乙欽表示,1990年代不少台灣的出版社會代理國外立體書,「當年許多家長買給小孩,孩子長大了,就賣給二手書店,所以我都會定期去茉莉、雅博客、胡思等二手書店繞繞,看有沒有讓人印象深刻的立體書。」
立體書百百種,甚至難以用特定的名詞分類。涂乙欽表示,有時會用展開的角度分,有時是用型式,例如打開有如圓形舞台的「娃娃屋」、展現特定場景的「場景書」,中間挖洞的「隧道書」,正反折的「經摺裝」。立體卡片常見的矩形、V型結構,也是立體書常用的技巧,但他表示,書籍更有趣的是能加上裝幀設計,讓老技巧也能翻出新花樣。
涂乙欽不只收藏立體書,也自製立體書,去年台北田園城市書店舉辦「口袋立體書」展時,運用水彩、印章和拼貼,將梁祝故事的各個場景重現,做成立體書參展。他和插畫家鄭星慧、童里繪本洋行老闆林幸萩都是好友,常常彼此交流、「勸敗」立體書,「立體書收藏的圈子不大,但這個坑真的很深!」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