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主政時期,美中關係跌至有史以來最低點,新政府上台後,中方多次呼籲拜登政府改善美中關係。被視為「中南海智囊」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指出,川普與拜登本質上無區別,美國對中國的合作、競爭、對抗,甚至是圍堵,都是為了增進美國國家利益最大化,弱化中國的發展。
大陸《新京報》旗下貝殼財經近日專訪鄭永年,他破題直言,「我並不認為當前中美關係回暖了」。
鄭永年指出,與川普政府情緒化處理中美關係的做法相比,拜登政府做法較理性,但理性並不代表關係的回暖,拜登政府和川普政府的做法在本質上並沒有不同,甚至變本加厲。
他解釋,拜登把中美關係界定為「制度之爭」,美國不少高級官員早就表示已放棄改善中美關係的幻想,開始和中國的鬥爭,在拜登上台後,中美關係在某些方面仍繼續朝著不好、或者更壞的方向發展。
鄭永年又指,最近一段時間,美國頻繁和中國接觸,也釋放了很多積極的信號,中美關係好像迎來了春天,但從另一方面,近期布林肯表示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的活動,美國在南海活動頻繁等,也看到美國並未改變其根本立場。
他說,中美關係之前的模式是「黑白分明」,未來兩國之間的互動模式不會像以前那樣,在黑和白之間可能還存在其他的共處方式,要習慣新關係、新互動模式,「當兩國有對抗和衝突的時候,不要太悲觀,要記住中美之間還有合作的空間。當中美關係出現穩定的時候,也不要太樂觀和被迷惑。」
對於中美經貿「再掛鉤」言論,鄭永年認為,美國對中國的合作、競爭、對抗、甚至是圍堵,都不是為了改善和穩定中美關係,都是為了美國自身的利益,為了增進美國國家利益最大化,弱化中國的發展。
他說,未來在經貿領域,美國對華的政策可以概括為「精準脫鉤」和「精準掛鉤」。在「精準脫鉤」領域,只要影響到美國國安、有助中國經濟發展的產業,美國會繼續對中國精準封殺;那些不再生產、也不會從中國回流到美國、也不可能搬出中國的低技術低附加值的產業,則容許精準掛鉤。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