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資料顯示,原定2021年要完工的風場包括多家公司合組的海能風場及達德能源的允能風場,受到疫情影響,施工進度落後,已向經濟部遞交延後申請,希望明年趁季風情況好轉,趕緊出海施工。另今年開始施工的沃旭大彰化東南與大彰化西南、CIP的彰芳風場一期、達德允能風場二期,也因疫情打亂船期,讓風場進度較原先落後。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2021年起風場需肩負國產化任務,其中2021至2022年風場須做到塔架、水下基礎、電力設施(變壓器、配電盤、開關設備)及船舶製造等十項任務,不過國內供應鏈過去沒有相關經驗,學習時間曲線較原先預期要長,甚至到交貨期還無法交貨,讓風場萬事俱備就差產品,空有船而無法施工的困境,不得已只好從國外緊急進口,避免風場建設受到影響。
經濟部官員說,過去的確有國產化腳步跟不上的狀況,不過現在相關供應鏈學習狀況都已進入狀況,未來供應會逐漸穩定,預期後續會持續追補相關進度。至於過去先從國外進口部分,未來也會在其他風場建設時,希望開發商能補足承諾相關數量,確保國產化任務達成。
不過,由於2023年起國產化任務會漸加重,會再增加風力機零組件及海纜、海事工程、安裝與運輸船等項目,過去困擾國內供應鏈問題會再起,經濟部如臨大敵,要求風場開發商每月或每周進行相關國產化報告,確保未來項目能如期如質交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